端午小长假前,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成为市场头等大事。与以往晒出游、晒美食、晒娃不同,朋友圈里大家都晒起了各种减持新规解读,有人说,“大盘已经在朋友圈涨停了”。
次新股:当时来不及买 现在来不及卖
既然大盘都要涨停了,该买点啥呢?专家给出的解读是——次新股,超跌的次新股。
各种贴吧里、论坛里的“股神”们能给出这么一致的解读是有原因的。
一,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是新股发行高峰,这一批次新股对应的1年期解禁压力。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此前市场对于次新股板块这方面的担忧相应会得到缓解,叠加近阶段次新股调整较多,因此,次新股将有望迎来反弹机会。
二,除了减持新规对次新股造成一定的影响外,IPO节奏放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5月26日,证监会核准了7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23亿元。此次证监会发布的IPO批文,无论是家数还是筹资金额,都是今年以来最少的一次。证监会放缓IPO的节奏,从超过10家降到7家,对次新股形成一定利好。
这两条理由都没错啊,逻辑感也足够强,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周二大盘高开后,一度快速拉升,其中次新股成为了急先锋。不过好景不长,短暂上探后便默默震荡回落,次新股指数5月31日下跌0.02%。
这让各大“股神”大跌眼镜了。但是有人说了,一天的走势不代表什么。
而第二天的走势直接让持有者的心情跌入谷底,也让开市第一天火急火燎追涨的投资者被深套。(宝宝不开心,砖家们都是骗人的啊。)
把时间轴拉长,不难发现,次新股已经跌了足足两个月了,今日次新股指数更是刷新了1年来新低。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上面逻辑说得对,那为啥次新股不涨反跌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位私募大佬向记者表示,自己并不看好次新股,在走出下跌通道前的任何一次反弹反而是离场机会。
安信证券指出,目前已有 66.75 亿元机构资金布局今年上市的中小市值新股,宣亚国际(66.330, 0.00, 0.00%)、科森科技(52.100, -0.61, -1.16%)、瑞特股份(54.630, -1.73, -3.07%)、拓斯达(89.990, -2.51, -2.71%)等公司机构持仓市值超过3亿元。22 只中小市值新股机构持仓市值超过1亿元。
从一季报机构持仓市值行业分布上看,近一年上市新股中,机械设备、传媒、化工三行业持仓市值最高,分别为 34.58 亿元、 19.81 亿元和 19.78 亿元;偏传统行业的新股机构关注度较低,建筑材料、综合、钢铁、农林牧渔、采掘等行业机构配置市值较低。根据统计,在近一年上市的新股中,机构持仓市值集中在50-100亿市值的公司,持仓市值占比达到52.98%,市值小于50亿市值的公司机构配置比例达到24.60%。
不难发现,这轮次新股下跌时候,成交额都出现显著放大,资金疯狂抛售。而机构比例如此之高,市场走弱后,次新股出现大跌,此时你面临的或将是机构的抢跑。那么问题来了,普通投资者如何跑得赢机构呢?
以寿仙谷(42.560, -2.50, -5.55%)这只5月上市的新股为例,它可是减持新规出台后被多家券商推荐的品种,可周二冲高回落,周三跌停。其周二成交额高达10.36亿元,周三成交额为8.91亿元。
寿仙谷的流通市值只有14.87亿元,不足15亿元,一日10亿元的成交额几乎占到了其流通市值的66%。分析人士说,这个比例足够吓人,也可以看出次新股正上演极度危险的击鼓传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