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抵御行业周期“寒冬”,中集集团(22.250, 0.00, 0.00%)在“制造+服务+金融”战略定位下,形成9个板块格局,并进一步升级“多元化”战略,调整内部结构,加强与资本市场结合。
中集集团破解周期困局
空港重组多元化战略提速
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无论是集装箱价格,还是石油价格,作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中集,价格下跌我们不是很惧怕。反过来讲,行业好的时候也不要太乐观。”谈到行业周期走势,中集集团董秘办主任吴三强日前在接受e公司记者访谈中,作出如是表态。
作为全球集装箱龙头,中集集团直接受益于航运周期复苏,去年A股股价累计上涨约57%,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扭亏,盈利约13亿元;天然气市场价格走高,中集集团也成为“气荒”的受益方,旗下设备运输公司中集安瑞科全年涨幅超过80%,跑赢了恒生指数;近期石油价格反弹,也让低迷的海工业务复苏情况备受关注。
为了抵御行业周期“寒冬”,中集集团在“制造+服务+金融”战略定位下,形成9个板块格局,并进一步升级“多元化”战略,调整内部结构,加强与资本市场结合。
空港重组上市
从2013年开始,中集空港业务就策划与资本市场结合。吴三强介绍,当时整个大集团面临负债率比较高、产业板块比较多、总部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提出让业务更加独立,让分析师去看,让资本市场去管的思路,同时也让业务自己拥有融资能力。
至于具体业务上市顺序,吴三强表示中集并没有指定。只要业务形成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团队调整到位,对资本市场有吸引力,就会推进尽快上市。
此前,港股中集安瑞科就成为了承接中集集团能源装备业务的平台;这一次,轮到中集空港业务,拟注入港股联营公司中国消防。
方案显示,中集集团拟将所持有的德利国际(Pteris)以及中集天达相应股权,分别作价约38亿元和6亿元注入到中国消防。交易完成后,中国消防将成为中集集团持股50%以上的港股融资平台,进而强化登机桥、地勤支持设备、自动化物流等业务运营。2月9日,相关方案将提交董事会审议。
不过,有市场观点认为收购标的估值偏贵。
对此,吴三强回应称,目前标的公司只披露到2016年的盈利。受监管条例约束,2017年利润未经审计不能披露,但结合行业的平均增长,中集空港业务又一直保持业内领先态势,预计利润将会保持快速增长。另外,同行美国登机桥同行JBT(约翰宾利技术),以及A股物流系统自动化公司,当前市盈率已经达40多倍。
资料显示,2016年中集天达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期Pteris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7151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2.1%。
另外,在物流自动化领域,中集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居首,客户包括顺丰、菜鸟、京东等,高速分拣系统处理包裹最高达到7万多件/小时,超过行业平均水平3倍以上。
据介绍,物流自动化全球市场规模上万亿级,过去由欧美公司垄断,但由于缺乏成本优势、定制化灵活性等问题,近两年逐渐被中集这类崛起的本土企业替代。而且中集具备国际化竞争能力,可以向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后期中集空港有很多发展计划,包括收购兼并,所以现在也急需独立融资平台。
扩张与收缩
除去传统周期性业务,中集拓展的新型业务以非周期性为主要特征。
本次重组的空港业务,无论是登机桥还是物流自动化,都不具备任何周期性,且全球增长稳定。中集空港毛利率可以高达30%以上,中集登机桥产品已占有全球40%以上的份额,并包揽国内所有新订单,2018年还考虑在美国投资建厂。
“中集多元化发展到现在,不会盲目扩张。”吴三强表示,公司会探寻一些新兴产业,也会有收缩。
新能源汽车成为中集集团新进产业。去年2月,中集集团分别与格力电器(53.190, -0.11, -0.21%)、珠海银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登机桥、模块化建筑、海洋工程、多式联运、智能制造等多领域加强产业协作。
中集集团与珠海银隆在尝试推出合作设计纯电动的重型卡车,负极材料采用钛酸锂电池,充电只需15分钟,储能效果好。相比,另一个国内知名品牌的则需要两个半小时。据介绍,2018年会有正式的产品推出,现在已经收到意向型订单了,后续双方还会有进一步深度合作。
模块化建筑领域也是一大策略。近日中集集团就与中建三局签署协议,将雄安新区首个建筑工程项目提供6栋企业办公楼和酒店式公寓模块化集成建筑。目前,中集已为英国、欧洲、澳洲等国家或地区建造逾百万平方米各类建筑,共2万多套房间,合作伙伴包括希尔顿、洲际等世界顶级酒店集团和世界500强公司。
相比之下,中集集团在电商领域商则选择收缩。去年9月,中集电商部分股权作价6.3亿元出售给丰巢科技,将快递柜中集e栈转给顺丰,实现旗下首个内部孵化项目退出。
据介绍,当年中集进入快递柜是为了做物流行业,但后期发现物流与现有业务定位也并不完全匹配,且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项目运营两年来,布点1.4万台,价值也获顺丰认可。本次退出后,预计将直接为中集2017年度带来约4亿元净利润。
“下一步我们再选择新行业会比较谨慎。”吴三强表示,目前来看,多元化业务是平抑了周期性产业波动,但是给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影响效率,“在高峰期,中集合并报表达400多家企业,财务部非常辛苦”。
聚焦主业
1月份,中集集团子公司中集产城竞拍下上海宝山区地块,打破此前租赁用地由上海本地国企包揽的局面,也一度被解读为中集加强地产业务的信号。去年 7 月,中集产城以增资扩股方式引进碧桂园作为战略投资者。
“中集拿地还是应该会很谨慎。”吴三强介绍,上海宝山地块属于是之前工转商土地,前海地块尚未有新进展。中集在国内所有土地加起来有30平方公里,主要是工厂,而能转性的占比并不多,集中在上海、深圳等地,未来这一块是比较大的利润来源。
作为前海大地主之一,中集集团去年10月公布与深圳国土资源委员会、前海管理局签署了土地整备框架协议,涉及前海三宗地块面积约合52万平方米。按照协议,土地将以2015年1月1日为新旧土地评估点,之前收益归南方中集,之后新规划下土地价值则给中集置换成同等使用权价值的土地,对应40%土地开发权。
吴三强表示,前海地块没有最新进展,整个程序很复杂。当前市场估值从100亿到300亿元都有,但是现在公布只是一个框架协议,没有任何前海土地的收益进账。
对于地产业务定位,中集集团一贯保持低调。
“地产对中集来讲是一个业务,目前还不是一个核心战略。”吴三强向记者表示,这个业务将来发展起来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中集现阶段核心还是高端装备制造。另一方面,地产占比过大,也容易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能力。
2016年9月,中集集团向证监会提交非公开发行计划,拟募资60亿元。去年1月,为落实反馈意见,方案申请中止,直至12月27日,证监会恢复审查。
在本次募投项目中,融资租赁项目拟投入金额20亿元,成为“重头戏”。金融业务在中集集团快速增长,连续三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去年前三季度达17.35 亿元,毛利率维持高水平。
与地产业务态度类似,吴三强表示中集也不会发展第三方的金融业,融资租赁百分之百服务于主营业务。“这次定增20亿主要还是补充金融租赁的资本,因为作为金融行业,安全边界很重要,资本充足率要提升。”
穿越周期
相比房地产、金融,中集集团在传统业务上选择坚守和扩张。
在航运周期复苏背景下,主营业务集装箱终于在迎来“大爆发”,产品量价齐升,去年前三季度业务销售收入实现180.29 亿元,同比增长1.3倍。
吴三强预计,由于去年增长太快,今年集装箱增速可能会放缓,而道路运输业务未来一定会超过集装箱,目前全球占有率10%,国内综合占有率20%,未来的增长空间更大。另外,天然气供需失衡,而天然气基础设施不足,储备、调峰能力匮乏,中集安瑞科的表现也值得关注。
相对而言,集装箱、能源等业务已经站在周期复苏风口,海工业务低迷已久。去年前三季度业务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约一半。不过,与海工业务密切相关的石油市场成交活跃。自去年9月以来,NYMEX原油价格累计上涨约37%,并在2018年冲破60美元/桶关口。
对于油价上涨,吴三强称,一年以前中集内部研究认为,油价一定会涨到70(美元/桶),但是没想到这么快。 “石油价格下跌我们不是很惧怕。反过来讲,行业好的时候也不要太乐观。我们一直希望中集走的比较平稳,科学发展。”
中集海工与大股东招商系资产整合的传闻也一直受资本市场关注。去年4月招商局集团内部股权置换,协调重整了海工业务,市场猜测下一步有望整合中集海工业务。在招商局重振实业背景下,近期双方海工业务重组传闻再起。对此,吴三强表示不作评论。
从招商局体系来看,中集属于其实业板块,但不纳入招商合并报表体系。
从深圳规划来看,海洋产业将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吴三强表示,深圳市政府将设立500亿元海洋产业并购基金,中集会考虑做一个GP(普通合伙人),联想弘毅也有望参与。吴三强称,深圳定位为中国的“休斯顿”,将打造为全球海洋经济中心。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