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相对于高调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给人的感觉是行事神秘、操盘风格凶悍、灵活多变。
文/徐琳然
几个月以来,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高位下跌,“黄金十年”的说法渐渐淡去,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市场的打击,国内的通胀,等。而在3月底深圳召开的第二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很多私募证券基金界的业内人士都表示,对A股市场仍有信心,并且认为最坏的时期即将过去。
对比之前, 部分私募基金经理就早早地判断A股股票偏离了价值面,他们经过审慎的判断之后提前轻仓或空仓,在5000点附近,很多媒体开始鼓噪私募基金败了阵。
私募基金,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机构与个人募集资金,按投资方和管理方协商回报进行投资理财的基金产品。相对于高调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给人的感觉是行事神秘、操盘风格凶悍、灵活多变。
而在这背后,是一个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颇具神秘色彩的投资群体,私募基金界历来是藏龙卧虎,今年的这次大会就更象是一次群英会,其中不乏在私募领域蛰伏拼杀多年的顶级大腕,当然也不乏身价上亿的私募基金经理。这个场面颇能用时下一本新书来概括,就是《私募英雄》。这本书描述了在国内主要私募证券基金的曲折成长历程。
与几乎看不到名字的公募基金经理不同的是,私募基金背后的经理人,其一招一势,常常是以自己的经验与智慧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从巴菲特到索罗斯的的传奇故事里,难免不带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私募基金的投资受政策阻碍相对较少,而公募基金在很多人看来则受到了条条框框的限制。私募基金现在有一种趋势,正被沦为很多人投身私募的跳板。原华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石波,创立上海尚雅投资管理公司转身私募;博时基金的肖华、工银瑞信的江晖、上投摩根的吕俊、景顺长城的李学文、嘉实基金的王贵文、建信基金的李华都已加入到这个行业。
《私募英雄》这本书记录了七位私募证券基金经理的故事,他们分别是李驰、李振宁、刘宏、刘明达、 石波、吴险峰、赵丹阳,这七个人的投资经历,其实串起的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如何寻找机会,破茧求生的生存状态。
上世纪末,一些国内的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承销商进行投资,这可能是私募在中国的最早雏形,随后一些证券公司的专业精英开始加入,其熟稔过硬的市场营销,一度使投资管理公司大热,随着环境与形式的不断变化,私募基金在调整阶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资策略过渡,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
这10多年以来,私募基金中也汇集着各色各样的人物,营业部拉客户的“菜鸟”也能自我包装为“股神”,外界并不清楚其持仓情况、业绩状况,鱼龙混杂。在不成熟阶段,很多的私募基金只能算作对于原始的分账户代客理财,或者来自于不宜公开资金来源的委托理财资金。虽然号称有几千亿之巨,但由于“做庄”的手法和需要,习惯于尽量潜行水下。对比公募基金,私募并不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私募基金中的赵丹阳、刘明达敏锐地认识到,“阳光化”是私募的大势所趋,他们愿意将业务主动曝光到大众的聚光灯下。刘明达由于选择了接受四方监管(即信托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及银监局)的体系,把自己的一举一动暴露在了公众和媒体的视野中,其所创建的明达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赢得广泛的行业知名度。
在A股近年来波澜壮阔的主升浪中,上证指数从不到千点飙升到六千点,居民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阳光化的信托基金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这时才想到跟信托公司合作,发行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截止2007年11月,深国投已发行了30多个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而这一模式还在厦门、重庆、上海等城市得到了复制,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渴望浮出水面。一位深国投人士介绍道,“他们都希望有个业绩的记录,由于刘明达和和同道者赵丹阳等先行者的巨大成功,私募在开始走向透明化。
在2008年的私募基金界的这次大会上刘明达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五到十年会保持8%以上的增幅,这是未来股市看好的内在动因。
刘明达是一个喜欢反思的人,在今年股市最为“热闹”的6月份,身为明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远离了电脑和K线,悄悄地在西藏住了20多天,理由是“我需要冷静思考”。他从1996年开始才正式接触股票,1997年辞去了收入颇高的外贸工作,成为一名职业投资人。在起初两年,他经历了持续熊市的折磨,而后的互联网行情奠定了刘明达的发迹之路。90年代末,在股市上小试牛刀的时候,其实当时他连 K线图都不会看。后来听一个做计算机的朋友畅谈计算机行业的伟大前途时,刘明达开始留心关注与计算机相关的企业,搜集计算机行业发展资料。在5?19行情到来之前,刘明达已经有了一些预感。1999年春节,他给一批客户、朋友发电子邮件,主要谈到了对市场的看法,并明确提出支撑牛市的将主要是科技股及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产业。准确的预判为他赢得了其职业投资生涯以来一批重要的客户。其间,作为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的深科技落入他的视线,在多方了解之后,刘明达出手10万元买进深科技,当时每股价格是20元左右,到1997年每股涨到60多元时他出来了。正是这次操作深科技的成功,让刘明达喜欢冒险与投资的天性迸发了。 另外,他从1999年开始投资东方明珠,直到2001年退出,收益接近5倍。正是这一退,让刘明达成功地躲开了此后长达5年的熊市。这轮熊市给了网络概念股以致命的打击,无数投资者连同当时的“股神”都在这波熊市中灰飞烟灭,退出舞台。
其后,他默默地在熊市中寻找机会,并在2005年提前预见到股改之后的大牛市行情。刘明达经历了熊市与牛市的洗礼更加坚定了公司价值的投资道路。
私募基金的阳光化道路以及刘明达的个人投资取向似乎印证着私募基金发展的价值方向,而在书中出现的另外一个人物李振宁,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所管理的私募基金连续9年年均增长100%。李振宁也曾预言了中国十年牛市,他把私募基金发展放在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与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
对于国内几次大跌的惨痛经历,李振宁曾经这样反思其根本原因,“机构结构过分单一”。在他看来,私募基金如果发展起来,将很大程度上规避这种风险。首先私募基金本身来讲,比如说信托型基金,一般的有一年的封闭期,另外他不是天天赎回,可能是一个月赎回一次。
在新人迭出的私募基金界,李振宁算是老江湖了。2001年后,李振宁致力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作为证监会解决该问题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起草了方案的第一稿。另外2002年起草证券市场改革发展白皮书,李振宁就是该小组的成员之一。后来白皮书为国九条出台做了很重要的准备,其中很多内容都被吸收到国九条其中。与其说他是一个投资家,倒不如说是一个实践型的经济学者。
李振宁言语中经常谈到中国三大改革之一,第一大改革是农村改革,它解放了农民,给我们的改革搞了第一桶金。第二次大的改革就是商品价格定价权的自由化,这样带来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第三大改革就是股权分置改革,资产定价的自由化,国家每次政策层面的变动都让这些眼光敏锐的投资家激动不已。
今年的4月15日,国务院签署的股指期货条例将要执行,接着,就面临一个谁来投资的问题,而国外大部分都是私募基金。而目前期货公司以及有资格的证券公司的准备不充分这是普遍的事实,在未来几个月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能性很小,李振宁似乎对私募基金的股指期货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或许,所谓英雄就是在暗淡中看见微光的人。
有人这样比喻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对应关系,公募基金是服装厂,生产大中小号,顾客对号入座,而私募基金是裁缝店,量体裁衣,个性化投资。当年,赵丹阳、杨骏、李驰等人在深圳各立门户,把主战场从香港挪回了内地,算的上是私募基金发展中值得回放的事件,而他们这一波人也成为私募界敢于抓住机遇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