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保本”理财仍需防范风险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4/28 11:42:00

    在股市大幅调整震荡之际,银行趁机调整投资结构,争相推出投资风格更加稳健的理财产品,以吸引股市资金向银行回归。各家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把投资保本、收益稳健作为各家产品争先宣传的卖点。而考虑到加息预期,银行理财产品在远离A股的同时,加大了收益可随利率浮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如果市民因规避股市震荡风险而选择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在购买前应该仔细分析给产品投资挂钩标的。”业内人士提醒,由于银行理财产品设计较为复杂,“保本”概念各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投资者仍需对其暗藏的风险进行防范。

    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多为短期产品,运作模式以债券投资和信托募集资金为主,收益率一般为3%-5%,本金有保障。这类产品适合年龄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该产品投资期限短,回报稳定。被誉为最稳妥保本,投资期满后,银行将返还客户全部本金和约定收益。客户只需将资金委托银行进行运作,不再需要自己费力为资金操作烦心,可谓省时省力。但由于目前正处于加息周期中,可能会出现产品到期后跑不过储蓄存款利率的情况,投资者要对其有清醒认识。投资者在投资操作中应尽量回避长期产品。

    美元理财产品。目前银行推出的美元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5%-10%。此外,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中也有涉及到美元保本的产品,承诺到期后最低可获美元本金保证。比较适合手中有一定外汇又不愿意结汇的投资者。尽管美元依然是主要的投资币种,但是这类品种的投资期限明显在缩短。3月份,很少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美元理财产品超过6个月期限,业内人士指出,绝大多数的美元理财产品控制在3个月至6个月的期限,显示了金融机构对于长期汇率风险的控制。在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有望继续出现小幅加速的趋势下,对手中持有美元的居民来说,如果手中有美元,并确实有用,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美元理财产品要比把美元存到银行划算,毕竟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要比存款收益高。但在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收益不到6%就赔钱。现在购买美元理财产品,将面临利率和汇率方面的双重损失,产品到期后虽然得到了美元本金的保证,但如果收益不足6%的话,实际上已经折了本。

    人民币结构性产品。它是银行通过购买股票组合、股指或者商品期权等,以募集投资者的资金作为相应对冲来操作的理财产品,大部分偏好挂钩股票,且较集中在几大蓝筹股上。购买这类产品的投资者最好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能够理解产品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中外资银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中,目前与股票、基金挂钩的产品是领跑者,银行凭借自己对于各类市场的了解,通过购买股票组合、股指或者商品的期权等方式,募集投资者的资金作为相应的对冲来操作理财产品。这类挂钩型产品均偏好挂钩股票,且较集中在几大蓝筹股上,如中移动、神华能源、建设银行等。这类理财产品虽然银行确保本金,但如果因为投资者自身原因导致产品提前终止,则本金保证条款不再适用。在结构型理财产品交易中,投资者资金并不发生实际交割,而只是价格的交割,因此大部分结构型产品都是在到期后才能100%归还本金的。

    新股申购类产品。虽然新股申购产品是浮动收益产品,但去年以来,它是各家银行中惟一一类本金没有丝毫损失,且普遍收益超过CPI涨幅的理财产品,成为实至名归的保本王。该类产品目前较受普通投资者欢迎。打新产品申购新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只能参与网上申购,一种可以网上、网下同时申购。参与网下申购的中签新股,需要等3个月、6个月甚至9个月之后才能上市流通,所以该类产品的投资期限一般都在3个月以上,虽然有部分产品设计成开放式,但大部分该类产品的流动性并没有短期理财产品那么强,一旦中签率和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走低,其收益也会降低。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3月份新股发行数量较少,前3个月打新股类产品敌不过银行定期存款收益已成为定局。另外,新股破发也雪上加霜,上个月中国太保、中煤能源、中海集运3只新股相继跌破发行价。新股破发,必然影响到今后新股上市的表现。实际上,今年新股上市首日已经很难再现2007年的平均水平。专业人士认为,收益率下降是对打新理财产品的致命一击。当初网下申购这些股票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收益面临亏损。如中国太保在新股发行网下申购部分可以流通的当天,大幅低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到30元发行价之上,而且各大机构不计成本,放出天量争相出逃。这意味着,当初网下申购该股中签的机构,全部面临着亏损的窘境,所谓“机构打新收益高”,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大多数投资者对于证券、股票市场“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的理念早已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对银行则仍是传统的“安全”心理,最终形成了现实与预期的心理落差。专业人士认为,无风险打新理财产品已经到了需要重新认识的时候。--摘自《吉林日报》(文:张宇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00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