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关于房产泡沫和崩盘的论述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5/2 13:13:00
因为本人的经济收入的高低与房地产业的兴衰息息相关,所以本来不想写关于房地产方面的文章,但已经答应在五一假期再写一篇,所以就简单的写一下。
请大家先看这个表格:
这个表格是表示等额本息还款金额,根据贷款金额和贷款年限,最低是贷款50万,贷30年,每月还款3211元,按照目前房价,比较主流的是贷款80万,贷30元,每月还款5138元,肯定有利益集团的人士说,谁叫你买100万的房子,但现在这个房价,去买个40多平建筑面积,实际面积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房价60-80万的房子,那还要叫房子吗?如果要买,买个70多平的房子,这还算高要求吗?
利益集团当然不认为这个房价算泡沫,那大家再看看美国现在的次级债吧,先不看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美国人均收入4万多美元,中国大陆人均收入有4万多人民币吗?就连先进地区也基本上没有。导致美国次级债崩盘的按揭月供具体是多少,我不太清楚,但绝对没有到3211美元,当然有些人会说,次级债的贷款人本身就是不太符合条件,我也不知道中国特色的收入证明下,有多少人是真正符合贷款条件?理论上来讲,中国的按揭月供相对收入比来说,远高于美国,应该早跨了,但现在没有跨,难道没有泡沫?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次级债爆发的原因是房价停止上涨和利率上涨,中国目前到了房价停止上涨阶段,利率还上升不够,所以危机没有爆发出来,当然目前有些人不承认房价停止,忽悠会出现报复性上涨,这种忽悠层面的东西,经过这几年房价爆涨后,随着不断出现退房和炒房被套的新闻,我认为这种忽悠的效力已经很低了。下面就谈两个问题,一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二是何时会破裂。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
房地产本身就是金融问题,因为房地产的销售基本是靠银行的按揭贷款支持的,没有按揭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现在这种房价,可以说没有银行贷款支持,一套也卖不出去!有人说需求旺盛,我认为需求的因素占的比例很少,况且需求并不是集中爆发的,难道中国人口是近两年爆发的吗,完全不是,况且现在大家都有地方住,如果没有银行贷款支持,会有人想办法去找私人借款上百万去买房子吗?不过是银行的按揭贷款,刺激了需求,也有点像现在信用卡分期付款促进消费一样,没有银行的按揭贷款支持,根本形不成有效需求(关于有效需求,很好理解,很多人都想要一台宝马奔驰吧,这是需求,如果他能马上拿出钱买个宝马奔驰,那就是有效需求)。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从90年代后期以来的货币宽松政策,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再针对房地产的优惠政策,房贷利率是打85折的,同时还有低首付的利器,由于有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还有税费优惠的财税宽松政策,所以房地产商和炒家就有漏洞可钻,搞变相0首付,假按揭,多次虚假交易,从银行套现一些钱来交按揭,银行还搞房子增值贷款(现在已经叫停),增值贷款非常像美国次级贷的情况,就是用房子增值部分,银行贷款给买家,买家用增值贷款还按揭,多次虚假交易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关于这些金融手段,如果看不懂,就多学习。
房地产泡沫何时会破裂
我在一年多前就写文章说了,房地产何时破裂,取决于货币政策。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时,房子在真正的自住消费者这些弱势群体中的,危险并不大,首先,这些人面对银行这部强大的国家机器,不可能不交按揭,第二,如果已经按揭几年了,不再交按揭,被银行没收房子,从经济上不合算,第三,中国的弱势群体有个好特点,守信用,不像老外,动不动就借债,动不动就玩破产(当然中国也没有破产法让个人破产)。
泡沫破裂的影响,如果房子在炒家或房地产商手中,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银行首先会有巨大呆帐坏帐,所谓的流动性减少,从资金面来讲,银行将不会有钱贷款出去支持正常的经济发展,因为贷款指标用完了,对银行和金融来说,不是好事,为了保证经济,政府会大发货币,保证流动性,不过后果肯定是更强的通货膨胀,无论采用那种手段,增发货币也好,紧缩也好,经济不可避免的走向萧条。
从目前货币政策来看,交易税费的增加,利率的小幅提高,还有房价本身的高价位,利用多次虚假交易的套现手法,现在基本不会有了;但由于低首付政策,还有第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提高,假按揭的空间还依然存在,不过还是有不小的操作空间;变相0首付,在目前房价位置,基本没有空间了,因为变相0首付是在提高买家成本而已。
下面分析一下炒房的两大力量,一是房地产商,从目前情况来看,假按揭是房地产中操作的金融手段,这个手段是维持这个房地产泡沫不破灭的重要支持,至少房地产商资金链维持的重要支柱。二是炒家,从炒家来看,最好的手段就是多次虚假交易套现,目前的房价,也无法操作了,老炒家就可以用原来的虚假交易套来的现金,继续支持按揭,但新炒家估计要开始赔钱了。
再谈房地产真正的衣食父母--自住需求者,我不反对自住需求者数量大,谁不想住大房子好房子?就算有房子,就算只从提高生活品质角度,还想再拥有更好的房子吧。但现在的价位,能买起单的有效需求应该是很少了,根本不太可能继续支撑起这个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原因就炒家和房地产商资金断裂,一种是被动断裂,一种是主动断裂,还有一种是软着陆,被动断裂很好理解,没钱,还不上了。主动断裂的情况就是,因为房地产价格爆跌,再付按揭不合算了,主动不还钱给银行了。软着陆就像股票阴跌,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易,炒家和房地产商放弃部分利益,慢慢让买家接盘。下面分析一下,房地产泡沫是通过被动破裂还是主动破裂呢,还是软着陆。
被动断裂的情况,发生的机率比较小,从炒家阵营来看,真正的新炒家比例比较少,07年进来的新抄家,也不是谁都可以进来的,还是要有一些经济实力才可能进来,老炒家有以前多次虚假交易的套现资金,撑五年按揭,应该不成问题。
主动断裂的情况,发生的机率不好说,主动断裂的前提条件是,房价出现爆跌,爆跌的价格来源于市场猛跌价砸货,或者货币政策促使市场不得不猛砸货,从货币政策来看,不会促使炒家猛砸货,从炒家想脱手来看,也不会主动猛跌价砸货,因为谁都知道买涨不买跌,炒家有点像散户,会死拿着不放。关于房地产商来说,现在也没有出现真正的大跌价砸货,现在有一些房地产商仅仅因为搞变相减价,已经引来前期业主退房,也影响了房地产商的销售,现在进入一个怪圈了,不降价房地产不好销售,房地产商想降,但降了后,麻烦不少,这个怪圈的根源是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随着通货膨胀,这个失衡会进一步加大。当然房地产商有假按揭支持资金链,但随着这个失衡加大,房地产商的利润将随着时间流向银行,房地产商有可能用爆跌到底的方式,让房价实现硬着陆,因为迟早要跌,迟跌不如早跌。
关于软着陆,有两个因素,一是每下跌一部分是否有人愿意和有能力接盘,二是房地产商的每次下跌幅度和对应购买能力的买家是否能适应,如果套不上,形不成有效的量,也无法软着陆。从目前来看,有效需求与目前的价位相差太多,但货币政策支持炒家和房地产商撑一段时间。
最后分析一下时间因素,目前的货币政策能有效的支撑炒房和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当然,政府现在的货币政策也想再多套进一些真正的自住需求者,所以现在房地产情况,相当于股票高位横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炒家和房地产商的利润将流向银行,当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炒家的资金链将会被动断裂,房地产商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了,最后,这一次房地产盛宴的赢家是土地的拥有者---政府和收利息的银行,这一段也作为我对房地产看法的结论。
外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与外部的相关性很大,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07年中国每天进口原油400万桶,如果按100美元一桶计算,一天要花掉4亿美元,一年要花掉1500亿美元,据一个欧洲的投资银行分析,石油会涨到176美元/桶,还有一些投资银行估计会达200美元/桶,由于石油猛涨,粮食多余的产区,会大量转向生物能源,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还有原材料,如铁矿石猛涨,这些都不可避免的促使物价爆涨,从现在***使用行政限价来控制物价上涨的情况,我怀疑供给有问题,因为以前很多次由***提供的垄断产品的价格或原材料上涨,如油价上涨,房价上涨,钢铁铜等原材料上涨,最终消费品都没提价,这次不得不提价了,背后的原因应该是供应商撑不住成本,估计还有些供应商减产停产了,才导致不得不加价。总之,这次通货膨胀由于外部成本因素的输入通胀,这次通货膨胀的情况不容乐观,通胀的幅度和时间可能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也可能会导致出来意想不到的货币紧缩政策,这一种可能是房地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算政府和利益集团想继续使用宽松货币政策来救房地产,但面对通货膨胀,政府不得不使用非常紧缩的货币政策。
关于时间预测
一些朋友希望我预测一下泡沫破裂的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难预测,因为我没有详细的数据,无法量化(在经济方面,本来量化就很难)第二,无法预计后面的货币和财税政策,这也是影响泡沫何时破裂的重要因素,第三,通货膨胀的因素,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全球输出的通货膨胀。由于以上原因,确实无法准确预测,但还是估计一下,最快就不出3年,房地产泡沫就会破裂,最慢应该也撑不过五年,房地产泡沫就会破裂。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买房,应该把钱留住,等待经济周期低部进入。如果投资买房了,建议尽快出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揭利息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还有资金的机会成本损失。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