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作者:邬静娜
时间是2007年10月。李方开着他的丰田越野车游走在浙江的各个地区,从千岛湖到宁波乡下。金秋十月或许是游玩的好季节,但从李方眉头紧锁的脸上完全看不出闲适。“我们打算在浙江找个地方买些土地使用权。”买了地可以种点粮食、蔬菜还有水果。但显然当个“有恒产”的农民并不是李方的梦想,“等到大危机来的时候,有块地至少还能保证基本生活。”李方和他一起准备买地的朋友们相信,中国正在走向通货膨胀时代。
CPI的权重问题
正值金秋。李方的车开过乡间,农田上的水稻随风扬起一阵阵浪花,今年的秋粮预计又是个大丰收的年景。与李方的车擦身而过的王国良,并不知道这个开着车的“有钱人”肚子里的算盘,对他来说“多收了三五斗”意味着可以多有点收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关人士指出,中储粮今年不会有具体的收购价,“这种情况只有在市场上粮价偏低时才会出现。”从2006年11月开始,中国的粮食价格进入了又一个上升通道。截至目前国内粮价涨幅已经达到了将近20%。
虽然经常看电视,也经常听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个名词,但王国良并没有意识到其和粮价上涨之间的关系,他更没有意识到此次粮价的上涨已经被认为是CPI持续上行的推手。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此前在公开场合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4.5%~4.6%,而一般来说,当CPI数据大于3%就是通货膨胀,若大于5%则是严重通货膨胀。
这轮CPI指数的上涨被认为是结构性上涨,即包括粮价在内的食品价格的单方面上涨。“食品”和“烟酒及用品”约占CPI篮子权重的48%。粮价涨,百价涨。去年11月的粮价上涨,“饲料太贵”,结果今年能卖的猪大量减少,又引起了猪肉的涨价,猪肉贵导致牛羊肉也跟着涨,然后是家禽、禽蛋和鱼类,连方便面也受到影响。
眼瞅着今年的收成好,王国良不会想到国内的粮价上涨,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若干年以来全球粮食都在减产。埃及、印尼、印度等传统意义上的“粮仓”,如今粮食主要靠进口。而雪上加霜的是世界“粮仓”之一的澳大利亚,其传统产粮区墨累·达令面临着空前的缺水危机,欧洲的产粮区也同样深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国际粮农组织粮食展望计划主任居尔坎说,过去十年全球谷物储量一直在减少,目前的储量只够维持57天。“大饥荒正在逼近人类”,全球变暖同时也带来了这样的预警。
推动价格走高的除了贪婪,就是恐惧。这些预期使得全球的粮价都在上涨,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比去年增加了100%,玉米价格涨幅约为50%,大米的价格也涨了20%强。大量的国际资金转移到了粮食期货市场。联合国食物和农业组织在其《粮食展望》报告中发出警报——“全球谷物价格将在2008年继续居高不下”。
事实上,在世界上有一些地区人们已经尝到了粮食带给他们的别样滋味。在莫斯科,1公斤西红柿的价格差不多9.6美元,而如果要在餐馆吃一小碗米饭,需要付出5美元的代价。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商店货架上已经没有食物的影子,西孟加拉和墨西哥因为缺粮引起了暴动。为了避免国内出现此类情况,俄罗斯政府已经对出口大麦征收30%的出口税,对出口小麦征收10%的出口税,目的就是要把粮食留在国内。
在全球很多人都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时,欧美还拿粮食来炼油的行为就不受人待见了。病重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在今年三四月份就连续写文章,批评美国大力发展乙醇燃料的政策。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全球食品问题中心认为,只要欧美停止使用生物燃料乙醇代替汽油,全球的粮食和食品价格就会下降。按照美国农业部的保护储备计划,2007年美国玉米休耕地面积达到640万英亩,是近5年来的新高。实际上美国人也深受其害。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5月份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由于用玉米生产乙醇,2006年美国人的平均食品开支已增加了47美元,而2007年预计的鸡肉价格上涨10%,鸡蛋涨价21%,牛奶也要上涨14%。
谁惹祸?谁受益?
生活在宁波乡下的王国良知道有粮食进出口这件事,在这里的市场上已经能看到来自日本的昂贵大米。他对此的认识也就仅限于此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口粮问题或者伦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里的粮食期货价格,对他而言太过遥远。国际粮价的波动幅度再大,在国内也不过是起了小小的涟漪。历史上从1983年以来我国三次粮价比较明显的上涨中,通过进出口来平抑粮价的反应总是较为迟钝的。比如2007年9月6日,美国芝加哥小麦价格同比上涨了96%,玉米价格同比上涨了41%,而国内郑州强麦价格同比上涨了26%,大连玉米则上涨了15%。这是因为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占国内年消费量的比重很小,2006年中国进出口粮食总量为969万吨,仅占当年国内消费总量的1.9%。在2000年~2006年间,除2004年中国净进口粮食496万吨外,其他6年都是净出口的。仅今年1~7月份,粮食累计净出口就达到了536万吨。
丰收和粮价的上浮意味着今年收入会有所增加,但王国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那点钱,能抵什么用?”他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称,“中籼稻每50公斤出售价格为81.79元,比上年增加了7.87元”,这就意味着“卖掉200斤稻子,才能多买2斤猪肉”。而现如今恐怕连买青菜都要算计了。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36个大中城市蔬菜平均批发价较9月份上涨了10.7%,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4%,其中的黄瓜、丝瓜和苦瓜分别较9月份上涨了47.9%、40.6%和35.3%。
粮价虽然在涨,“但有没有赚钱还不知道呢。”王国良掰着指头说,种地需要的尿素、柴油等价格都涨了。据了解,近5年生产资料包括尿素、柴油、农膜价格分别上涨了26.6%、64.4%和60%,粮食生产成本每亩上升了23.9%。今年虽然粮价的上涨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高了10%多,但发改委的数据称“亩均总成本也比上年增加了40.69元,增幅8.67%”。2004年到2006年,全国粮食平均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粮价涨了,农民的实际收益却呈下降趋势。
粮价的这轮上涨被认为是“结构性调整”,农产品价格多年来都处于低水平状况,如今的涨价被认为是必然的,是一种“回归”。但实际上如果将2003年10月视为本轮粮价上涨的时间起点的话,4年后的今天稻谷、小麦、玉米的价格水平才和1995年的水平基本持平。也就是说12年过去了,粮价仅仅达到了当初开始下跌的起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计算,目前的物价水平是12年前的144%,也就是说12年间物价上升了44%,而粮价上涨的幅度为零。
对于此轮CPI的上涨,板子还是打在了“粮价”上,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此前指出“稳定了粮价,就能稳定CPI涨幅”。但是8月初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人民日报》上答记者问时,提到当前粮食价格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即尿素、柴油、农膜等物资价格的上涨。“这意味着表现上看是粮价推高了CPI,实质上却是全社会的整体物价都在升高”,华南某粮食交易市场人士指出。况且粮价上涨和CPI之间到底有多大的联动关系并不确定,1994年至2006年的13年间,粮价有7年在上涨,在这7年中CPI都无一例外地上涨;但在粮价持续下跌的另外6年中,CPI却也有3年是上涨的,在CPI下跌的年份中,其跌幅也要小于粮价的跌幅。今年1~7月份粮价的上涨幅度仅为6.3%,CPI上涨了3.5%;而2004年粮价上涨26.4%,CPI也仅上涨了3.9%。
CPI高企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通货膨胀,这尚未有定论。但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此前已经指出,过去15年的经验已经说明,食品价格的上涨更多与需求及货币供应量有关,从来不是简单的食品供给问题。本次通胀和以往并无不同“主要是流动性过剩”。我国在1994年以后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指出,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左右,但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十分微小,人民币兑欧元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直线上升,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超过18%。“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通货膨胀又有什么奇怪”?他说。
通胀时代
什么是通货膨胀?王国良一无所知。但是这位年已半百的农民,对于物价飞涨却是有深刻的记忆。“20多年前,10多年前都有过。”他现在的忧虑就是,如今“各种东西的价格也是一天一个价”。城市人讨论的很多的房价,对王国良没有太多影响,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听说上海、北京的房价动不动就是上万元一平方米”。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在1994年到2000年间持续走低,当时上海的房价降低了60%以上。但是从2003年开始,先是上海房价开始急剧升高,2005年这一势头又蔓延到了北京和深圳,之后扩散到多数省会城市。
“但肉还是要吃的吧?小孩以后结婚还要花很多钱的。”王国良说。怕钱不值钱,但又不敢花钱。于是“多吃点自己种的蔬菜,买点比较便宜的水产不买肉”。尽量多地把钱存进银行,这多少让他有点安全感,他并不知道“负利率”下把钱存在银行意味着接受自动贬值。村里很多人家都在千方百计地买宅基地,“土地和黄金”在王国良们眼里,是不会贬值的东西。实物黄金的价格也很高,宅基地“如今上面已经不批了”。王国良说,尽管私下里一些农田都在被当做工业用地使用。
李方则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就放弃了“每月往银行存钱的习惯了”。“放在银行里,那点钱就相当于是打开了笼子的兔子,不跑才怪。”眼瞅着物价不停地往上涨,李方说,“一帮人心里都特没有安全感”:未来自己还要维持现在有车有房有保障的日子,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将来花钱的地方也多得是。所以“必须保证未来的资产相当于现在不缩水”。这场与通胀的战斗,就像是“滚石头上山”的运动,稍微不小心,石头就会滚落到山脚下。
前段时间尽管股市已经到了6000点,大盘走势很不明朗,但李方还是坚决认为“还有上行”的可能。这位股市老手还是决定入市,他找了一个相熟的朋友准备成立一个资产管理类机构,但是主要的投资方向仍然是在股市。“这种市场行情下,大家都看不清楚走向,会有更多的人需要有专业人士来帮助他们操盘。”李方说,在现在这种状况下,几乎没有人不在谈论“股市”,各种用度都在飞涨,不理财就只能等着资产缩水。11月中股市调整,一度下挫到5000点以下,连二级市场所指是什么都不清楚的人也开了户打算进场博一把。
但内心里李方还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很多人说的,“中国的资本市场更像是个大赌局”,这个局什么时候会真正出现拐点,谁也不知道。所以他一边还在资本市场折腾,一边买“所有看起来可能增值的资产”,房子、金银币、国画以及QDII等等,“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情况也许会好一点”。他说自己的心态和三五年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当时买各种东西更多的是为“印证赌徒般的判断”,但现在只想它们不会让自己的钱变少。与很多炒楼的人不一样,李方并不想在短期内博一把,“炒房是可以赚钱,但相对于股市其收益来的就太慢了”。这只是他资产配置的一个方面。
若干年前,李方就从原来的工作单位辞职,自己做起了投资。“上世纪90年代初,每个月的工资就100来块钱,还算是高的。”而辞职后李方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但他还是劝身边的朋友不要辞职。他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虽然自己有大笔的投资,但他仍保留着工作,“想想自己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总有种安定感。”
现在已有的投资仍然不能让李方安心,若全球性通货膨胀,“有再多投资也是枉然,都将面临贬值的风险。”李方说,“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的思想和父母辈并没有差别。”买块地的想法一直就萦绕不去。土地,几千年后仍然是人们最后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