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
继2007年全年期货成交金额首次超越GDP之后,2008年前两个月的成交金额同比大增2.35倍,而近日期市成交金额更是再上台阶。成交金额的屡创新高,对期货业来说,是否意味着其进入了暴利时代?
2007年,国内上海、大连和郑州三个期货交易所全年成交量达到7.2亿手,成交额为40.974万亿元,分别比2006年的4.49亿手、21万亿元,增长了62%和95%,成交额首次超过GDP总额。进入2008年,这一增长呈现出加速态势。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1至2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69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1.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0.85%和235.51%。而3月4日,国内期市在农产品巨量振荡的影响下,成交金额再上新台阶,达到5423亿元,首次突破日成交额5000亿元大关。
尽管期市的成交金额不断攀升,显示出期货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业内人士认为,对期货公司而言,并没有进入大家想象中的暴利时代。
几年前,期货业一直是全行业亏损。尽管从2004年开始,期货经纪公司开始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但整个期货业的盈利能力与盈利状况并不十分乐观。2007年1至11月,全国期货公司盈利8.76亿元,全年盈利估计可达近10亿元,也有研究人员预计2008年全行业利润有可能突破20亿元。
截至2007年底,全行业共有177家期货公司。尽管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不少期货公司也完成了增资扩股,但数量众多的期货公司“瓜分”这10亿元左右的全行业利润,对每一家公司来说,都还处于解决“温饱”阶段,远没有进入“小康”。以连续多年处于国内期货行业成交排名第一的中国国际期货为例,尽管其2007年手续费收入与净利润均同比大幅增长,但手续费没有超过1亿元,净利润也只有4743万元。再以上市公司中捷股份拟收购的中辉期货为例,中辉期货2007年交易量综合排名第5位,成交额综合排名第9位,但中辉期货的盈利只能用微利来形容。其2007年前10个月,营业收入为2300万元,净利润仅有23万元。
排名前十的期货公司盈利状况尚且不佳,对于规模较小且排名靠后的那些期货公司来说,其盈利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期货市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巨大,但我们必须反思目前行业盈利状况不佳背后的原因。业务单一、手续费恶性竞争以及净资本限制等原因,制约了期货公司的发展。
国内期货公司仅从事经纪业务,这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境外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较广,包括经纪、结算、代客理财、自营、场外交易、基金管理、咨询、融资等多种业务模式,境外大型期货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而国内期货公司依然以代-理业务为主,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经纪业务。有专家表示,如果还限制期货公司仅从事经纪业务,未来期货行业的发展空间仍不会太大,股指期货上市对于期货行业而言无非多增加了一个交易品种,不会带来行业的巨变。
手续费的持续下降成为“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原因之一。由于177家期货公司仅被允许从事经纪业务,几乎都在血拼手续费,行业整体回报率不足1%。从200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行业亏损面达到了85%。某期货公司人士指出,虽然该公司这两年成交额在大幅增长,但全年手续费收入与净利润增长幅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这与行业内低水平竞争有关。
净资本普遍偏小,也限制了期货公司的扩张。从绝对规模上看,期货公司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所占比重是较小的,仅有10至15家期货公司总资产超过10亿元。来自中国证监会的信息表明,截至2007年10月,有43家期货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2007年4月出台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期货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客户权益的6%。根据这一要求,对于国内净资本普遍偏小的期货公司来说,客户保证金额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监管部门规定的边界值的限制。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这和前两届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的表述略有不同。业内人士认为,期货业未来确有巨大发展空间,但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值得重视,以为期货业暴利时代来临的机构和个人需要冷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