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本网专稿:国外如何监管银行理财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4/21 12:49:00
 

     新华网专稿:自去年底以来,国内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接连爆出"零收益"。近日,某银行的一款QDII理财产品遭清盘,在日趋火热的理财市场上再次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年前理财产品热销火爆场面依旧历历在目,银行许诺的预期收益率也不断"水涨船高",10%、15%、18%、20%…… 而如今遭遇"当头一棒"的投资者愤怒呐喊,"预期收益率忽悠了谁?""到底谁应该埋单?"在投资者的一片质疑声中,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正遭遇"寒冬"。

    无论是"零收益"事件,还是QDII产品遭清盘,首先暴露的是理财产品设计本身存在巨大的缺陷。国外政府对银行理财产品如何监管?金融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是不是也一味强调预期收益率?金融机构如何提示投资风险?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否了解相关产品的风险?国外资本市场某些监管经验或许可供借鉴,请看本网记者发回的报道:

    日本:风险预警"不厌其烦"

    日本法律对银行推销理财产品的程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源头上保证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有了风险预期。

    三井住友银行国际业务部高级部长代-理高岛晓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银行推销产品的过程。

    首先,银行会根据风险等级将产品分门别类做成目录,并把基金产品的销售程序编成手册,发给员工,进行培训,要求他们熟悉各种产品。客户前来咨询理财产品,需要先填写一份包括家庭年收入、资金运作目的、有无投资经验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并在调查表上签字。

  随后,银行职员会向根据客户经验和投资目的,有针对性地推荐理财产品,并详细介绍相关情况。当遇到老年人或者第一次涉足金融产品的,银行职员会花费更多时间解释,直到客户听懂并签字。

    然后,银行将把产品有何风险,最坏的运作情况和最好的运作情况一一告知,客户在表示了解之后签字。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拿到客户三个签名后,银行才能开户。

    一般情况下,即使面对很有投资经验的客户,销售一种产品也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当记者问到"预期收益率"时,高岛晓说,这个词不可能从银行职员嘴里说出来。对于老产品,银行会出示该产品历史业绩图表,但并不解释,因为任何说明都难免带有主观色彩。而把"预期收益率"印在宣传册上,在日本银行来看,根本是不可想像的做法。

    日本银行之所以严格执行这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并不仅仅是为了回避与客户发生冲突,更主要是因为《金融产品交易法》规定,只有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产品运作出现亏损时,银行才能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对于金融监管,日本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宫里启辉对记者说,金融厅下设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从民间招募专业人才,每年或每半年下到各个金融公司去检查,从公司守法性、风险管理、运作规程、人力资源、内部协作等各方面进行考察,一旦发现问题,立刻给出"行政指导",或报告金融厅给予相应的处分。(记者 叶佳) 

    美国:法律成熟监管有力

    美国理财产品丰富多样,金融市场制度相对完善,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在非常规范和透明的环境中运作。

    李山泉是美国前5大基金公司--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高级基金经理,是华尔街华人精英的杰出代表,他管理的基金在同类基金中长期名列前茅。

    在谈到基金运作及监管等问题时,他说,美国的基金法规非常完善,包括银行在内的任何机构从事基金业务都必须获得美国证监会认可,并遵守基金法规。

    美国的基金法规主要包括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1933年的《证券法》以及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美国的基金法规非常严密、周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金业的发展,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他说。

    "由于有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法律法规作为后盾,加上严厉的监管及处罚制度,绝大多数美国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在非常规范和透明的环境中运作的,违法乱纪的事情很少发生。"李山泉说。

    "平时看起来经营环境非常轻松,但实际上背后有庞大的监管机构在实施严密的监控。"他说,基金公司都非常自觉履行承诺,因为"一旦出现违规并被查处,其代价非常昂贵--基金管理人不仅要'吐出'此前所赚取的所有利润,并且还要被课以重罚,从此永远不得跨入这个行业。"

    "在美国,监管部门对基金业违法者绝不可能做出所谓'下不为例'式的'不痛不痒'的简单处理,严厉的处罚制度吓阻了相当一部分人。"他说。

    据李山泉介绍,美国的基金运作相对规范,特别是开放式基金比较成熟,已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大众理财工具。从1980年至2005年,美国持有开放式基金的家庭户数从460万户上升到5370万户,占家庭总户数的比例从5.7%提高到47.5%,也就是说,近一半的美国家庭持有基金。

    此外,美国70%的基金投资者至少有10年投资基金的经验,平均年龄是48岁,家庭平均金融资产约12.5万美元。"这是一个在投资意识、能力、经验乃至年龄上都比较成熟的投资群体,因此他们都清楚地知道:收益永远和风险连在一起,收益的大前提是一定程度的风险。"他说。(记者 王建刚) 

    德国:不准承诺预期收益    

    德国个人理财的方式大致包括银行存款、投资房地产、人寿保险、基金和股票等,但德国人相对谨慎,投资高风险产品比例不大。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监管方面,德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

    由于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德国银行多为全能型银行,可以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在内的全套金融服务。对一般家庭而言,银行往往成为最重要的"投资顾问"。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选择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产品。

    为了争夺客户,银行会竞相推出不同的个人理财产品。那么,德国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的时候,是否一味的强调预期收益率呢?老百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对其了解有几何?

    现任德意志银行房地产基金公司Global Skyline Capital总裁郑骢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收益率,德国银行在宣传金融产品时,明文规定不准承诺预期收益率,只允许公示历史业绩,严禁误导投资者。

    按理说,投资者应对自己的投资决定承担责任。但德国曾发生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学生用学费投资股市,结果股票下跌,学费全赔了进去。后来,这名学生起诉银行,法庭判决银行退回全部学费。理由是银行没有尽到告知义务,学生没有收入,且不能承受这样的高风险。

    目前,德国证券交易风险共分5级。德国银行通常会向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投资者在权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后选定某个金融产品投资时,需要本人签署相关文件。

    为了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德国金融监管局在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教育的同时,于今年2月份同德国中央银行就金融监管达成了新的协议,金融监管局负责监督证券交易的全过程。

    诸如企业虚假宣传、证券场外交易以及腐败行为等,金融监管局会直接干预,并将违法者绳之以法。 (记者 胡小兵) 

    俄国:民众不信银行理财

    提起银行理财,俄罗斯多数老百姓竟然一无所知。

    其实早在1997年,俄罗斯就制定了有关银行开展信托服务的法律法规。起先,银行瞄准的是富人,开展个人信托服务,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制理财计划,投资门槛通常为250万卢布(约10万美元)。

    面向大众(主要是中产阶级)的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年来推出的新业务,规模不大。在俄罗斯大概1000多家银行中有28家销售该类理财产品,投资者不过区区5万人,投资总额大约为190亿卢布。

    银行理财投资范围广泛,运作方式比开放式基金更灵活,但对管理人运作水平的考验更大,不同产品的收益率也有天壤之别。例如,2007年俄罗斯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由于投资能源期货而获利90%,而另一家银行以美国不动产为投资对象,结果一年下来亏损25%。

    媒体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3%的俄罗斯人不打算在近两年内与包括银行在内的任何金融机构打交道,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在银行没有存款。

    俄罗斯多数人对银行不感兴趣,大概是因为二十多年间俄罗斯银行给老百姓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回忆。苏联解体后,计划经济体系崩溃,俄罗斯国内通胀率达上千倍,卢布变得一文不值,苏联解体时1美元兑换十几个卢布,而到1997年可以兑换6000卢布,老百姓几十年辛苦积攒的储蓄化为乌有。记者曾到一位幼儿园老院长娜塔利娅家做客,她从柜子中拿出一张苏联时期的存折,指着上面2000卢布的存款额对记者说,她和丈夫当年存的这些钱够买房买车,"现在这个存折只是留个纪念而已"。

    银行吸收不到存款就无法发展,银行业不发达、企业拿不到贷款,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经济发展。

    如何让百姓将褥子底下和袜子里的钱拿出来存在银行,几年来政府和俄罗斯央行采取了许多措施。居民对银行的信任也开始恢复,截至2008年2月1日,居民存款已达5万多亿卢布。尽管如此,其中一半存款也只是存在国有储蓄银行里,俄罗斯人至今还是不相信商业银行。(记者 熊伊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6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