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世纪周刊》记者/张邦松 在外部市场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粮食价格能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储备和调控体系功不可没,虽然这样的体系并非没有代价 亚洲东南部的一些国家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这一地区饱受煎熬,这次给他们带来不适感的是更为要命的粮食。2008年4月17日,全球基准的泰国中质大米的指示性报价达到每吨950美元至1000美元区间,而在今年3月之前,这个价格仅为330美元左右。
大米价格上涨只是2007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疯狂上涨的一个延续。在去年,另外几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和大豆,均出现了80%左右的涨幅。
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中国的粮价却异乎寻常的平稳,甚至在CPI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依然我行我素。目前,中国普通粳米的批发价每吨不到3000元人民币,与国际市场上7000元左右的价格相差一倍有余。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联早已打通,商品价格与国际接轨成为大势所趋,这时候粮价的背离走势无疑是耐人寻味的。了解这一背景的中国城市居民,在享受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低粮价时,难免不心存忐忑:明天我还能吃到这么廉价的大米吗?这样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实际上,中国食用油价格已经跟随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了暴涨的行情,粮食会紧随其后吗?
中国缘何“免疫”
在过去两个月,粮食危机已经表现出类似于金融危机和禽流感的极强的传染性,在一个地区爆发之后,它会迅速蔓延扩大。起始于菲律宾的粮荒,已经在整个东南亚,甚至非洲地区引发了连锁反应。但是这一危机却并未传导到中国,是什么让中国具有这样的免疫力?
美国农业部制作的“世界大米生产、消费和库存”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泰国稻米的产量是1860万吨,自己消费却只有960万吨,这意味着它有接近一半的数量要出口,越南、印度和埃及这些传统大米出口国情况也与此类似。这些国家的出口量占据了全球大米贸易的2/3。所以当这些国家同时削减大米出口时,国际米价必然应声而涨。
与此同时,中国2007/2008年度预测大米产量为1。295亿吨,而同期消费预测为1。27亿吨,几乎是1比1的关系,供需基本平衡还略有结余。过去几年的数据反映的情况与此类似。
“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地都是在中国,自给率基本上是平衡的,所以我们大米价格相对比较稳定,而且调控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位粮食系统人士对《新世纪周刊》说。
他同时表示,中国的粮价既不会同东南亚市场挂钩,也不会像油料作物和食用油价格一样,与世界市场同步上涨,原因在与这二者不同的消费特点。
2007年,国内外植物油市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世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在生物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平衡关系发生改变。同时,美国、中国等大豆主产国产量低于正常水平,国内外植物油价格出现暴涨行情。由于国内植物油需求量的60%靠进口油脂油料满足,国内的植物油市场很大程度上已经与国际市场融合在一起。
而在国际市场上,粮油定价权基本掌握在期货市场手中。他们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影响中国粮油价格,大致逻辑是:全球粮食减产——全球粮食库存下降——对冲基金推高农产品期货价格——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走高——最终传导至现货市场。 <script src="http://js.beelink.com.cn/beelink/nextpage.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