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措辞严厉要求“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提出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此举能否对目前过度投机的疯狂炒房热起到抑制作用?其实,不管将会很快出台的税种是叫“物业税”还是“房产保有税”,都能从根本上抑制囤房炒楼。 个人买几十套上百套住房囤在那里炒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已经持有大量物业的人将因不堪承受税负而不得不抛盘,房市必然出现回归理性的调整。不过,征房产税要避免伤及自住型住房消费。在这方面可借鉴新加坡的差别物业税政策,或在暂不征收物业税的情况下先开征房产投资税和物业空置税。
个人买几十套上百套住房囤在那里炒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已经持有大量物业的人将因不堪承受税负而不得不抛盘,房市必然出现回归理性的调整。不过,征房产税要避免伤及自住型住房消费。在这方面可借鉴新加坡的差别物业税政策,或在暂不征收物业税的情况下先开征房产投资税和物业空置税。房价并非控制不了,有人总是讲中国人多地少,几亿农民要进城,房价只会上涨。可新加坡地更少,人均国土面积只有150平方米,中国人均国土面积是7500平方米,新加坡只有中国的1/50,可新加坡房价并不贵,一对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四、五年的工资就能买一套公寓房。靠的就是一招:差别物业税。在新加坡,第一套自住房物业税很低,第二套以上投资性房产物业税是自住房产的4倍,就很少有人去囤房炒楼。中国可耕地少,可用地并不少,国外许多高档社区都是建在荒坡上。中国“挤牙膏”式的供地政策,不仅制造供给短缺的恐慌,“挤”得地价飞涨,诱使全民去圈地炒地炒房。“中国式的囤房炒楼”制造了很多浪费:一边是数以千万套计的“鬼屋”五年八年不装修不使用,一边是低收入者越来越买不起房租不起房。要抑制住炒楼其实很简单,一是发出增加供地的信号,二是借鉴新加坡的差别物业税:自住房不收物业税,第二套以上投资性房产征收高额物业税。根据中国内地楼市的特殊情况,也可在物业税出台之前征收房产投资税和物业空置税,即对第一套自主性购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不收税,对第三套以上房产征收房产投资税,其中对高档房征收高额房产投资税。另外,对空置三年以上不装修不使用的房子再征收空置税。投机性购房立马就会大减,房价和市况将趋于正常。
(作者系成都知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