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揭开楼市“优惠”真相(组图)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6/4 10:5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B5

  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责任编辑:侯锦阳许见梅

  楼市360·评论

  NANJING DAILY

  面对“最牛公摊”,管理者岂能弃权

  本报特约评论员刘方志

  一周行情播报

  送汽车,送装修,送家电,送车库,每当楼市低迷,为了促进销售,不少开发商会选择用送礼的方式来吸引眼球。如城东一家楼盘5月底爆出“毛坯房价格跌破万元”的消息,精装修房14500元/平方米的报价不变,但额外加送软装,包括全套家电、家具,甚至包括毛巾、牙刷、三件套。但原来装修标准多少?额外送多少?真是一笔糊涂帐。该优惠推出数周,认购量仅有区区的十余套。

  点评:从最早的江北“汽车盘”汽车送不出,到现在的“拎包入住盘”受冷落,可以看出买房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其拿出些小钱来搞噱头,倒不如干脆地降价来得实惠,买房人也会更买账。

  “送大礼”不如直接降价

  在日渐沉重的资金压力下,部分开发商开始选择以打折促销的方式来拉动销量。不过,各楼盘降价手段真真假假,效果也是各不相同。记者对多家楼盘的调查发现,当前楼市中的各种优惠其实布满迷雾。

  本组撰稿本报记者李迷

  江宁千套房源6月上市

  打折过后售价仍很高

  5月底,江北某大盘推出了所谓空前优惠的“6重购房大礼”,买房人到了现场才发现,这6重大礼加起来每套房也不过便宜了5万元,降价后均价仍在8000元/平方米以上,这让许多买房人很是失望。另一家大盘之前也在媒体上宣传每套房总价减8万元,6月3日,记者再次询问该楼盘销售人员活动情况时,却被告知总价8万元的优惠已降为6万元,并无更多的折扣,目前在售房源均价在9000元/平方米左右。记者了解到,这两家大盘优惠推出后销售状况并不是太理想,买房人大多感觉虽有降价,但并未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因此决定继续观望。

  点评:先提价再打折,一般是商场促销惯用的手段。人们对某些号称打折的楼盘“不买账”,原因有二:一是原价太高,二是折扣太少,与购房者的心理价位相距甚远,卖得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近来,城北、河西、城南等各个片区都有楼盘开始降价促销,优惠幅度从9折到99折不等。6月1日,央企中电熊猫置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全城感恩回馈活动”,限时9折优惠。在活动期间购买二期尚玄06栋的客户,最高可获得总价9折优惠。该批房源目前均价为14500元/平方米,9折后仅13000元出头,直降1000多元/平方米。中电熊猫置业营销总监马涛表示,具体优惠幅度将根据具体签约时间、贷款方式等来确定。

  不过,“9折”折扣诱人,但要全部拿到还真不容易。要么是要求购房者一次性付款;要么指定房源,而指定的房源一般位置不佳;要么是要求老顾客才能享受得到。

  点评:“9折楼盘”热销,说明买房人对这样的促销行为十分欢迎。市场购房需求依然旺盛,而买房人最为敏感的依然是价格。但开发商设置种种折扣的门槛,也让打折效益打了折扣。

  “9折”优惠其实附带很多条件

  山东省高密市有一个楼盘叫贵宾首府。据央视报道,不久前,这个楼盘的很多业主在收房的时候发现,公摊系数竟高达50%以上,最高的达到八成。开发商的回应是,此是酒店式公寓,有很多公共设施需要分摊。然而在合同中毫无“酒店式公寓”的字眼,销售人员只告诉买房者是住宅,而且公摊面积最多不会超过30%。

  有人把它称为史上最牛的公摊系数。试问,只有50%甚至20%的面积属于自己,那还能叫房子吗?买了一只羊,最后只有一条羊腿是自己的,其他的都被一个叫做“公摊面积”的东西给吞噬了,还有比这更让人伤脑筋的事情吗?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人竟然称怎么卖都行。一个承担着监管重任的人员放弃监管责任,这意味着开发商的所有表演都将黯然失色,因为在这样一起事件里,个别官员的默认和纵容才是真正的表演高潮。

  但这样的表演,只能撑起一部楼市烂剧。唯一的“亮点”是这两个演员之间的默契,不要说民不告官不究,就算是民告了,一句“怎么卖都行”就能将老百姓噎个半死。要知道,这句话还是在中央电视台的镜头面前冒出的,所以,牛的不是公摊面积,牛的是对开发商的包庇,牛的是公权力的乱来——看起来,放弃监管这是不作为,然而这种不作为背后的“能让你卖,也能不让你卖”的霸气值得警惕。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鲜见。受了开发商的气,在本该主持公道的相关官员那里却得不到任何说法,这种令人愤懑的情形不能听之任之。

  此档子事情发生后,我觉得至少有两个问题该抓。其一,先追究管理人员放弃监管的行政责任,既而彻查有无合谋甚至勾结的情况。面对开发商公然的欺诈行为,公权力放弃监管,即使不是故意,也非偶然。其二,赶紧让法规的软肋成为“强肋”。这一事件中,有一点必须注意,一是国家在一般住宅的公摊系数上没有规定上限,这点对买房者来说非常“要命”,一旦无良的开发商利用这个漏洞,那将是告状都无门。当务之急,公摊系数的上限必须明确。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56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