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厦门国土房产局正式公布了今年6月份及第二季度的楼市数据。虽然销量下滑、供应不足等市场大势与本月初多家机构就各自统计的数据进行的发布相差不多,但从本次权威数据及细节分析中,我们仍能发现楼市的一些新问题与趋势。
交易量重回2008年
根据厦门国土房产局的数据,6月份厦门商品住宅成交仅11.47万平方米,成为2008年12月份以来,商品住宅交易量最低的月份,仅为去年同期47.61万平方米的四分之一。 而此前一个月5月份的12.47万平方米则成为一年半来交易量"倒数第二"低的月份,甚至还低于传统淡季2月份。
这样低迷的月交易量大致相当于2008年的月成交情况:在2008年,厦门商品住宅的月成交量,除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之外,其余10个月基本在6~13万平方米之间徘徊。从中不难看出,4月份调控政策出台,对于厦门楼市的影响之大,几乎是"立竿见影",5月、6月连续两个月交易量已跌回2008年。
改善性需求影响明显
数据显示,在6月份成交的995套住宅中,总价在60万元以下和60~80万元的最多,为380套和276套,而总价高于200万元的高端房产项目则排到了第三,为140套,处于中间档次的总价在80~200万元的商品住宅则成交明显低迷,明显感觉对房贷依赖最大的中间部分受影响最大。
这一现象从二手市场也得以佐证。6月份厦门二手住宅交易的1769套住宅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为940套,交易套数占比53%、交易面积占比26%。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也有222套,交易套数占比12.5%,交易面积占比44.55%。可以看出,二手市场同样呈现"两头热中间淡"的情况。
即使考虑到供给不均衡的情况,也仍然可以看出,在总体成交量下滑的大背景下,中等总价、中等户型的改善性需求所受影响,大于低价位初次置业需求和高端房产。
岛外主力优势明显
6月,在厦门全市成交的11.47万平方米住宅中,岛内仅为3.26万平方米,岛外则为8.21万平方米,占72%。如果从成交套数来看,995套住宅仅有200套在岛内,其余795套成交均来自岛外。在这其中,翔安又以5.09万平方米的交易量,几乎占全市住宅交易的半壁江山。
受到岛外放量的影响,6月份全市住宅成交价格也明显拉低,从11687元/平方米大幅下调至9453元/平方米,已经接近去年6月的全市均价水平,为近一年来最低。
考虑到6月份成交总量较低,数据很大程度受到翔安万科金色悦城项目成交的影响,并不能全面反应住宅交易趋势,尤其是价格趋势。不过不可忽视的是,岛外住宅主力地位在6月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岛外成交量的占比一直高于岛内,并逐步走高,到了6月份72%的占比几乎是一个历史新高。
二手住宅交易仍显尴尬
从二手住宅交易数据来看,6月份成交量为23.53万平方米、1769套,相比4月的26.99万平方米、5月的29.90万平方米已经开始出现下滑,但由于二手住宅交易的复杂性,相对一手住宅交易有更长的滞后效应,目前二手市场的"淡"尚需要再过一、两个月才能从数据上明显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6月一手商品房成交套数为2344套,而二手房则为2289套,二者数量相当。但按揭来看,二手房按揭套数仅为总量的22%,按揭金额更是只占总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