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楼市“空军”为此拍手称快的时候,也有专家尖锐地指出,这种撤退充其量只是战术性的。资金总是逐利而动的,在投资途径非常有限的现实背景下,这些钱杀回楼市只是早晚的事。
在调控百日之后,担心似乎又要变成现实。以温州为代表的内地游资,正准备与资金出现危机的开发商接洽,以通过低价整体收购的方式重回楼市。
“出境游”并不热
5800亿元。
这个创记录的天文数字来自于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一项统计。该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根据他们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规模投资房产的温州商人的跟踪统计,温州地区的银行存款已经突破了5800亿元,是今年以来的新高。
4月15日楼市调控以来,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商品房市场陷入半瘫痪的状态。上海商品住宅周成交量由4月15日前的30多万平方米,锐减至7月后的8万多平方米。上海二手市场在新政后同样一路低迷,月成交量仅在6500套上下徘徊,远低于去年的2.1万套的月平均成交套数。
这其中,炒房客“功不可没”。
按照周德文的说法,“高峰时,温州有2000亿元的资本投入楼市,不过自2008年以来,从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退出的温州资金已经有1000亿元。”
这么多的钱,到哪里去了?
比较流行的一种猜测是——境外抄底。
但事实上,以内地炒房客最青睐的境外投资目的地香港为例分析,大量内地资金出境炒楼的趋势并不明显。
记者在采访仲量联行香港方面负责人时了解到,香港上半年一手住宅80%以上是由香港本地客购买,其中不到20%是内地客。而2009年,价值1200万元或以上的豪宅买卖,内地买家已占到18.1%。比例基本持平。
瞄准更大的买卖
大量资金仍然以现金或是银行存款的方式掌握在曾经的炒房客手中。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等待机会,重操旧业。
在调控百日之后,一些人认为,机会就快来了。
例如,前温州炒房团顾问雷朝军就对记者表示,仍有大量的温州资金无处可投,目前开始伺机重返楼市,“(主要形式是)与资金出现危机的开发商进行谈判,一旦降价到合理价位,将利用现有资金整体收购房地产项目。”雷朝军称。
这样的一笔资金,据悉不会少于20亿元。
除了通过整体收购开发商项目外,雷朝军透露,温州游资也不排除通过借贷给开发商,“现在开发商缺钱的依然存在很多,他们需要钱,而我们是有钱没出去。”
正是看中温州游资无处可投的尴尬情形,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一海湾别墅意欲前往温州推广,以期通过温州投资客完成后期的30多套别墅产品的销售。
打不破的“怪圈”?
从目前的市场交易来看,本轮调控对楼市投机行为的抑制是比较成功的。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从以往的楼市运行轨迹来看,“调控-观望-暴涨-再调控”的怪圈似乎总是难被打破。在一些投机者眼中,调控甚至成了“有机可乘”的代名词。
投机行为之所以泛滥,经济学家认为,归根结底,是内地过剩的流动性与极为恶劣的投资环境之间的严重矛盾。
据央行统计,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9.59万亿元,几乎是2008年的两倍。
不谋而合的是,此前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己10%至30%的资金用于购买非厂房的不动产,原因是现在“实业不太好做”。目前只有30%的温州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65%则流向了楼市和股市。
不过,政策对炒楼的抑制仍在继续,近日媒体报道相关部委已经开始积极准备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配合可能推出的房地产新调控政策。一位知情人士称,楼市新调控政策将在三季度发出,四季度看到效果。但是否能抑制住以温州为代表的游资需求,目前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