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根本不在房地产,而在于为资金流向,要从根本上、长期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是为资金寻找更多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如果没有更好比房地产投资更加稳定和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即使在宏观政策的严厉堵截下,暂时资金流入或许减缓,一旦调控政策退出,必然又有更多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从而形成越调控,房价越涨。如果有更多的比投资房地产更加稳定且收益更好,就没有这么多资金会去追逐房地产行业。
引言
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9月13日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巩固向好势头推动持续增长》中有一段关于中国房地产问题的论述: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总理的讲话以我个人愚见包括三个层面意义:
一是对房地产问题进行了定性。房地产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因此经济问题,应该有经济的手段加以解决,同时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在以前可以政治问题,它影响社会稳定,这方面也不可偏废。
二是房地产问题的责任主体。稳定房价和提供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
三是指明解决房地产问题思路和方法。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裁判职能,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其次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从总理讲话可以看出,第一次明确了政府作为市场裁判基本职能,关键是要建立市场的长效机制,而不只是短期调控,更不是打压。再次强调了政府社会职能做好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回顾
自从2004年始 “调控房地市场”这个词便在全中国流行起来,政府官员发言、媒体、茶余饭后的聊天无不涉及,基本可以达到“地球人都知道”的地步。
就在近期我的博客也谈到房地产市场调控,不过我近几天我突然想起10年前我在一个叫《学术交流》(好像是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的杂志发表了一篇《中国房地产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系统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当时的现状,一边房价高(相对当时,现在看来十分的低)、供应相对过剩,有购买需求但无能力购买,当时按揭贷款比较难,银行比较愿意贷款给公务员,其次是事业单位职工,其他基本不愿意贷款。但个人大多数都不愿意贷款。所以我提出大力发展按揭贷款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达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后来的市场确实如此,我们都看到了,当时的专家、学者担心的按揭贷款风险也未出现。
但是随着中国房价的不断攀升,造成社会更个方面的资金不断从生产和消费两头齐头并进涌向房地产市场,造成现在房地产市场火爆场面。一方面房价大涨,部分无法购买住房市民抱怨不断,另一方面房价大涨也给国家带来了金融安全的潜在影响。
现在
中国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严厉金融政策、行政政策,但房地产市场依然火爆。各个路媒体要求继续严厉调控房地产的声音不断。房地产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购买者仍然看好房地产商品,认为价格未来仍然会涨,只要有钱就想方设法购买。不能贷款,就全款。
造成现在的原因根本是,人们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大量的资金不断涌入房地产这一个地方。要解决目前问题根本不在于调控房地产市场,根本是要大量的市场资金找到出路,找到比房地产商品投资更赚钱的地方。同时让房地产商品成为不赚钱,或不是最赚钱的商品就可以了。中国有句俗语:亏本是生意无人做,…。
以后
第一拓宽现有市场资金流向渠道,建立更多投资渠道;
第二是稳定股市、债市,规范资本市场。本来在发达市场国家是吸引资金的重要渠道,但我们现在股市,大涨大跌,该涨不涨,该跌不跌。以至于现在几倍市盈率的银行股票无人买,无人看好,50倍甚至100倍市盈率的小公司股票,机构唱好。
第三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确保人人有房住。
一句话,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根本不在房地产,而在于为资金流向,要从根本上、长期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是为资金寻找更多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如果没有更好比房地产投资更加稳定和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即使在宏观政策的严厉堵截下,暂时资金流入或许减缓,一旦调控政策退出,必然又有更多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从而形成越调控,房价越涨。如果有有更多的比投资房地产更加稳定且收益更好,就没有这么多资金会去追逐房地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