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当前,全国住房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但是,住房的成交量继续萎缩,这些现象需要仔细分析。近期,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仍处于上涨态势,环比则持续持平,房价僵局未被明显打破。在成交量方面,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没有明显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较大。这些数据表明,房价仍然在上涨通道中,住房成交量的下降并没有导致房价的明显下滑,导致这个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通货膨胀预期。
中国的房价很高,以北京房价为例,北京人均的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是现在北京房价的绝对值已经达到甚至是超过了美国的房价。但是,就是在人人都知道北京房价高,为什么还有人买呢,为什么房价还不降下了呢。这是因为很多人在预期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预期下,现在买房也许不会赚到,但是也不会赔。同时,在人民币流动性泛滥和信贷投放巨大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利用金融杠杆获得大量的资金。但是,这些资金的出路不畅,投资实业,利润很薄;炒股,风险很大,这就导致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因此,房地产的价格脱离的消费价格规律,不再因为单纯的供求关系相关,而主要与投资投机市场价格规律相关。
8月份,全国CPI继续冲高,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在这样的CPI数据下,中国目前的存款利率是负利率。负利率的情况不能长期维持,要增加投资渠道,让老百姓的钱除了存款之外,可以有更多的保值、升值的办法。如果存款利率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将逼迫老百姓手里的钱很可能拿出来进入楼市,从而继续推高资产泡沫。
房价仍然维持高位运行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滞后,造成资源要素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资本要素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上涨,间接地造成了当前房价上涨。
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国民财富急剧增加。但是,这个急剧增加的国民财富在分配出现了问题。改革开发引导的经济发展方向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也是最适合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的解决了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的扭曲问题,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市场经济带来高效率的同时,另一个重要产物就是贫富两极分化。这是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不论这的社会的政治形态如何,只要实行市场经济,贫富两极分化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
市场失灵不可怕,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调节。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利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但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改革相对滞后,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间收入分配不均衡,差距不断拉大。目前占全国40%多一点的城镇人口获取了全国近70%的收入,而占全国近60%的农村人口仅获取全国30%的收入,收入明显向城镇倾斜,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二是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贫富差距扩大。占人口80%的中低收入群体只获得全国60%左右的可支配收入,而20%的高收入群体却获取了全国40%左右的可支配收入,并且高收入群体收入的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财富向小部分人集中,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这个现象反映到房地产市场上就是:买不起房的人一套都买不起,而买得起房的人可以买上百套。在现在的高房价背景下,开发商推出房源,投资客哄抢房源,囤积房源,投资客买完房子干什么?放在那里。开发商卖完房子后干什么?再买地盖新房子。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本来多推一手楼盘是为了在供应上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也多少算是找到了源头,但由于分配机制的原因,这些高价房只能卖给那些不需要消费房屋的人,只能卖给投机客。因为只有他们才能买得起房,而大量的需要住房消费的人们,买不起房。这些现在购买住房的人,原本应该扑灭高房价的,但是现在经过资本的洗礼,几乎无一例外的把枪口掉转过来,成为高房价的忠诚卫士。现在的高房价,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悬在全社会各个阶层头上的堰塞湖,人人都知道它有可能会崩溃,但是谁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高房价的社会环境中,低中高收入阶层都在惶惶不可终日,都被绑架了。低收入者因为买不起房,基本的居住权得不到保障,而在忿恨不已。中等收入者因为买了高价房,而成为压力巨大的、行事处处小心的房奴。高收入者因为手里还有几百套住房而不知所以,因为最终这些住房只有卖出去才能赚到钱,可是,将来也许没有人买得起了。高房价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心结,需要用大智慧去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