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潘石屹:房地产已经到了沉淀的年代 该回归本质

1楼
猴票1980 发表于:2010/10/21 10:28:00

房地产行业经过了甚嚣尘上、泥沙俱下的高速发展的年代,现在已经到了沉淀的年代,即回到房地产的本质:为社会和人们提供好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产品,并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其余的利润、税金、股价等都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之后的衍生产品,是给人们提供的一种对企业的评价方式和社会对好产品的回报而已。

我对目前房价的一些粗略思考。房价不是原因、是最后的结果。影响房价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供应,二是需求。

第一,房子的供应主要取决于土地的供应,多年来土地供应一直受到限制,许多城市每年的土地供应计划都不能完成任务,造成了今天一些城市房子供应不足的现象。农村集体土地不能用于城市建设,这条法律把中国土地一分为二。在城市化大规模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将中国的土地合二为一,实现国家土地在法律上统一,结束因为各种历史的因由造成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区别、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区别,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同时,拆迁的困难影响了现有存量土地的供应,拆迁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解决的办法是要尽快出台拆迁方面的法律,让所有人的行为有法可依,没有别的出路。

第二,需求大。房子需求大,有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市场上钱多,四万亿救市资金,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促进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居民手中还有几十万亿存款。如果住房的首付从两成提高到三成,相当于5倍撬动需求的杠杆变成了3倍。

中国的城市建设用二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今天我们规划建设的城市,也将影响未来几百年人们的生活:是环保的、有效率的、有文化积淀的、谦卑的城市和生活方式?还是奢华的、浪费的、夸大自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城市和生活方式?这些今天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都已埋下了伏笔。只可惜,人们对城市规划的思考和对优秀建筑的追求,远远不及对房价的关注度,对房价讨论的强音压过了一切长远、理性的思考。

党报析高房价“不可承受之重”:房子是给人住的

9月底,有关部门出台旨在细化房地产调控“国十条”落实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度给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政策出台,及时遏制了8月份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过热迹象,使调控的效果得以进一步显现。

在市场普遍怀疑本轮调控又将以“屡调屡涨”的局面结束时,国家再次给调控加码,彰显了调控取得成功的决心。但另一个问题逐渐凸现,近年来,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六条”、“国八条”、“国十条”等短期政策不断出台,但政策被市场消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使人们对调控的效果普遍感到心里没底。因此,在出台短期政策之外,加快推进长期制度改革、去除积弊、寻找改革新出路迫在眉睫。

要推进相关制度改革,就要厘清“房子是什么,土地值几何,政府职责何在”等最基本的问题。本版从今天起推出“深入看楼市”栏目,深入分析理性看待上述问题,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期性、根本性制度建设。

——编者

特殊国情和快速城市化阶段,住房必须“给人住”

“你买房了吗?”

“房价要涨到什么时候?”

“调控会把房价降下来吗?”

尽管“商品房”、“房价”这些词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最近几年,房价过高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房子”几乎成了人们在各种场合谈论最多的话题。2009年,电视连续剧《蜗居》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热议,甚至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正是因为它折射出在高房价的背景下,都市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

“当前这个时期,是住房问题最突出的时期,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居问题,因此格外受到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虽然名义上是免费住房,但由于供应严重不足,人们总体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筒子楼、大杂院、三代同居一室的情景,很多人记忆犹新。到1978年,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6.7平方米。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1998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的10多年来,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到2009年底,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近30平方米,住房的严重短缺有了很大程度缓解,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自有住房。

然而,在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由于住房需求持续增加,住房问题的压力在较长时期内仍然存在。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述负责人介绍,2009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达到46.6%,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按照相关规划,未来10年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35平方米,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28平方米左右。这意味着未来10年全国城市住宅的需求会达到42亿平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增4.2亿平方米。如果考虑到2020年中国总体上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左右,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加上这部分新增城市人口,未来每年产生的真实住宅需求将在8亿平方米左右。对住房供应是个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我国城镇住房存在着‘绝对短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自1999年以来,中国在城镇中建了将近80亿平方米的新房,大概7000万套新房,相当于我国2008年2亿城镇家庭的35%住了新房。但即便如此,每百户城镇家庭中,每年也只能有3到4户住进新房。这种“绝对短缺”得经过20年到30年的艰苦努力才能消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住房供应还需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

一方面是需求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是重要国策,不能无节制地拓展城市、占用土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和住房需求膨胀的矛盾会长期突出。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52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