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经常感觉,时间并不是以匀速向前。从筹备阶段的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到即将开幕时心情忐忑的焦急等待,再到如今,每每被冠以“长达184天”的世博盛会即将圆满落幕,感觉也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
作为一个亲历了上海世博会万科馆从筹备建设到运营全过程的“世博人”,如果要我对世博会组织工作谈一下感想,那么就是:上海世博会的经验真的弥足珍贵。
对于作为参展企业的万科,上海世博会的遗产是多维度的。
参加上海世博会让万科在国际最高舞台上,学到了如何在世界的注视下展示自我。在进行展演内容策划时,万科就确定了不在馆内展示任何万科的产品,而是以传递公益环保理念、展示公益环保事迹经验作为主要内容。
最终,万科馆中展示了保护滇金丝猴的故事、退耕还林的故事、台北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故事、蚁穴启发仿生学建筑的故事、中国环保在行动的故事。万科馆不是一个“房地产馆”,而俨然是一个关注人类共同未来的“公益环保馆”。
在9月20日的上海世博会万科馆日上,万科更是将平台完全开放给了世博会上其他展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展馆:“垃圾不落地”的台北案例,展示未来建筑技术的伦敦零碳馆,变采煤区为生态城的唐山南湖案例……万科日又成了世博会上的一个“环保日”。
参加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也是万科思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并逐步付诸实施的过程。作为一个城市住宅开发商,万科也逐渐明确了“社区垃圾分类”的努力方向。今年3月,万科公益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零公里行动”,旨在呼吁通过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减量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其中,在珠峰行动中,参与成员对珠峰北坡的登山垃圾进行了清理和分类。从珠峰清理下来的废弃氧气瓶,随后在万科馆门前向游客展示资源重生的奇迹。
随后万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又于9月20日在上海世博会万科馆共同倡议发起了以社区垃圾分类减量为主要内容的“立及行动计划”。“立及行动计划”分别取“垃”、“圾”二字的右边,在每月的第四个星期六开展,希望把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变为可复制、可计量、可累积的持续的社区行动。这一行动也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环保组织的大力响应和支持。 参加上海世博会,是万科作为一家成长中的中国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不断深化、行动化的过程,也是在环保的道路上不断结识志同道合者并学习提升的过程。
上海世博会即将结束,但上海世博会的宝贵财富仍将伴随我们每一个“世博人”继续前行,也将伴随每一个曾经来到世博会、或是通过媒体和网络关注着上海世博的人。因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继续贯穿在他们的生活之中,上海世博会也将成为城市话题的重要分水岭。我们相信,只要积极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包容性发展,城市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