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组建的“中国房地产动态政策设计研究组”,日前发布“2010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政策评估报告”指出,“国十条”发布之后,我国实际供地总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而10大重点城市中,更有半数城市实际土地推出量同比为负增长。
有关人士指出,本轮我国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增大住房有效供给”,而这与土地政策的执行效果密切相关,但从此次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量显著增加,但8月和9月两月同比负增长,10个重点城市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多数一线城市同比负增长,高房价地区新增住房供应的形势依然严峻。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显示,2010年1~9月,全国105个城市累计成交住宅用地22989.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9%。但其中,今年1~3月同比增幅较高,分别为255%、228%和459%,对增长率贡献较大。而自4月起,土地市场成交量同比增幅持续走低,8、9两个月更出现同比负增长的现象。9月,全国105个城市共成交住宅用地2482.9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0%,同比则下降6%,成交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10个重点城市土地成交量增幅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深圳今年仅成交1宗住宅用地,成交面积2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5%。
――2010年土地供给计划总量同比明显增加,但实际供地总量并未在“国十条”之后明显增长,全国土地计划落实不平衡,10个重点城市中半数城市实际土地推出量同比为负增长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显示,2010年1~9月,全国105个城市累计供应住宅用地30928.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9%。从月度分布来看,除2010年7月土地市场供应量略低于2009年7月之外,其余月份供应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同比变化看,月度供应量从4月开始持续走低,并基本维持在3000万平方米这一水平。
有关人士指出,大规模的土地出让并未如预期般在第三季度出现,这意味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落实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10个重点城市中,一半城市的实际供应量尚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北京负增长9%,深圳负增长28%。
――在基数和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前三季度住宅用地楼面均价及增幅出现“双谷底”,同比增幅下降趋势明显,平均溢价率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报告中着重指出,本轮房地产调控对土地市场溢价水平影响显著。2010年1~9月全国105个城市住宅用地溢价率呈现持续走低的现象,从今年1月溢价同比增幅达到2066%降到9月达到负增长61%。土地市场的价格和成交量的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住房市场。
而从10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溢价水平变化情况看,2010年1~9月溢价水平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在招标出让、打击囤地、提高保证金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开发企业拿地趋于理性,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得到抑制。
有关人士就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土地价格不可能有大幅度上涨。“但是,土地价格的这种走低能否顺利传导到房价,仍然需要供应量的支撑”。
――在保障性住房用地优先满足的政策下,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计划完成率较高,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保证。
今年政策规定,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不落实的地方,暂停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有力地促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10个重点城市中多数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增大较大。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8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470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