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0年新政频出,但是面对各方政策的压力,佛山楼市只是被新政“撞了一下腰”,其销售成绩始终理想。佛山楼市对新政有着哪些“抗压”的特质?在量价齐升的局面下,作为二线城市的佛山是否像一线城市一样出台“限购令”?下一年,佛山楼市将面临怎样的政策考验?
●看市场
11月或持续旺销
2010年“新政”频出,佛山楼市却表现出顽强的抵抗力。一手房成交市场在5、6月份被“4·14新政”有力地“撞了一下腰”,成交出现短期低潮后,7月份开始抬头,接下几月成交市场均有不俗成绩。
“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也如期呈现。即使在“9·29”新政的压力下,佛山楼市10月份却迎来量价齐升的旺盛气势。根据佛山市住建局网站公布的数据,10月份佛山市房地产(住宅部分)销售成交面积为93.86万㎡,环比增幅激增至67.64%,成交金额环比增幅超过七成!
进入11月,佛山楼市旺销势头有所回落。据佛山泛澳地产分析,从总体来看,“9·29”新政出台已近7周,佛山全市成交量环比稍有回落在所难免,而近两周成交市场仍然保持相对良好态势,成交量继续稳企高位,总体均价不跌反升,连续突破9000元/平方米大关。预计11月份成交量价将继续高企,全月成交量或将仅次于“金九银十”,高居全年“季军”。
●看产品
高端物业受青睐
“佛山藏富于民,整体消费能力巨大。在佛山广佛同城、地铁开通等各方利好下,佛山楼市一直良性健康地发展,成绩令业界满意。”谈及“新政年”话题,佛山资深地产人士李华宇认为,新政对首次置业群体及经济能力薄弱群体的影响最为显著。
“反观新政对佛山的富裕阶层影响最为微弱。进入第三季度,在政策的引导下,当地富裕阶层更热衷于购买豪宅。”李华宇说,佛山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更多外来人士看好,大量富裕人士涌入佛山投资创业。高端住宅产品成了他们的安居首选,从而刺激楼市的高端消费。
记者了解到,禅桂区域进入第四季度以后,市场对于高端住宅产品需求量骤增,但供应量逐渐“捉襟见肘”。近日市场也传来好消息,除了中海万锦东苑、创鸿水韵尚都等项目在售尾货,万科金域蓝湾以及利海尖东半岛等两大品牌地产商即将推新货上市,有望缓和佛山高端住宅市场紧张的供求状况。
●谈新政
调控遭报复性反弹
“2010年新政频出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认为,第一个阶段是4月14日的系列新政,重点是收紧购房信贷,对第二、三套住房贷款条件、比例、利息都作了严格规定,被誉为史上最猛烈的购房信贷政策。另一个集中期是10月份,这轮新政是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调控。
邓浩志分析,“4·14”新政调控效果并不显著,市场对史上最严厉的购房信贷政策并不畏惧,成交量在萎缩了4个月后出现了报复性反弹,楼价也出现了新一轮的快速攀升。基于房价的一涨再涨,国内外热钱有可能进一步涌入楼市的可能,于是中央进行了第二轮的楼市调控。
楼市难抵投资热钱
邓浩志说,目前大批的新政可以说条条都是重磅级的,比如说部分城市限购、第三套限贷、停止开发贷的发放等,放在一般市场上或者前几年中国的楼市中都可以造成楼价的巨大下跌。但奇怪的是楼价如此的坚挺,如此的抗跌,他推测是中国当前正面对着空前的流动性热钱。
社会上充斥着巨大额度的热钱,这批货币有保值、增值的需求,而作为使用功能与投资功能同样具备的住宅,自然成为了热钱流入的首选。
从大多数城市的情况看,“房价高多推地,房价跌少推地”几乎是多数地方政府最常见的手法。而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不切实增加有效供应,单纯阶段性遏制需求,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中国楼市高房价问题可能仍会存在一段时间。
不过,邓浩志坦言称,政府也要提防出现对房地产政策矫枉过正的可能性,因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毕竟房地产行业对社会建设、对就业、对经济增长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
●猜新政
下一个新政是什么
未来还会出台什么新政?我们不得而知。但目前传闻最厉害的、也是最多人关注的莫过于“房产税”。
业内人士认为,没必要对这个新政期望过高。首先一个新税种的研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试点到全面推广也需要时间,按照目前情况估计,房产税短期内全面推出市场的可能性不大。再者,政府不太可能专门单为房价上涨过快而推出所谓的“物业税”或“房产税”。
至于佛山近期是否会推行“限购令”,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并未给出政策答案。对于市民关于“限购令”的疑问,佛山市住建局曾公开表态称,将密切关注和监测市场情况,如出现房价增长过快、供应紧张等情况,将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具体对策。对于是否出台“限购令”,其说法则模棱两可。
针对目前佛山楼市现状,新快报记者16日下午向建设局发去一份采访提纲,大致为四个问题:一、住建局是否认为当前佛山出现“房价增长过快、供应紧张等情况”?二、佛山房地产代-理公司的数据是否可信?三、佛山是否出台限购令?四、佛山是否有意推行“公租房”计划?
直至昨日下午,记者仍未收到住建局的答复,遂致电住建局咨询。根据住建局某新闻联系人的指引,记者致电房地产市场科。该科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采访传真已阅,四个问题中只能回答其中一个,就是“房地产代-理公司的数据不可信”,但其它三个问题则“没办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