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赵建强、刘晓静)内地调控措施出台已半年,是否收效众说纷纭。国基会则指“长远是否有效仍是未知数”,认为应该采取加息、甚至推出房产税等更强劲措施。不过,有学者和专家认为,措施已经生效;而大幅加息等措施要慎用,以免打击经济和伤害真正用家。
不少言论都认为,只要可以遏制楼价过快增长即算收效。中信嘉华银行高级副总裁廖群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时说,系列调控措施自出台以来,楼价增幅放缓,而且成交量下跌,可见已有一定成果。因此只要楼价不出现反弹,国家没有必要加深调控措施,且若楼价大幅下滑,对经济亦没有好处。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也向香港文汇报记者指出,是次楼市调控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现象,虽然房价与社会上的一些预期仍存差距,但已取得初步成效。他说,中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是,房价上涨过快,泡沫不断涨大,而楼价升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房地产泡沫过大,主因在于流动性过剩,房地产行业投资需求过旺,因此,中央应积极开辟更多投资渠道,引导市场闲散资金流入国家急需行业。
至于国基会建议大幅加息调控楼市,廖群亦认为,若非通胀过快,没有必要大幅加息,以免影响经济增长,及打击实际用家需要。事实上,内地不少言论亦批评,新政对用家打击更大,例如政策限制银行贷款首付比例及利率,但对有能力全款买房的买家却没有任何限制,质疑难以帮助用家置业。
顾云昌也表示,加息仍有空间,且约为CPI和银行存款利率之差。但加息过重势必影响其他行业发展,尤其对实体行业将生成冲击,且进一步加大热钱流入,危害中国经济发展。
治本之道在解决土地财政
对于国基会指内地楼市调控手段治标不治本之说,顾云昌表赞成。他说,房价上涨过快根源在于地价上涨过快,这与土地财政有关,因此改变土地财政才是治本之策。财政部税政司综合处处长周传华近日表示,房产税可以成为地方政府重要且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在“十二五”期间,房产税将得到稳步推进。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亦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中央应运用税收杠杆调控楼市,改变土地财政现状。他说,物业税出台时机已经成熟,但操作层面仍需进一步评估,且为防止生成震荡,房产税税率应定在较低水平,大约在0.4%至0.8%之间,且宜选择一些闲置房较多的高档社区进行试点研究。
顾云昌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内地住房刚性需求还将加大,若依照IMF建议立刻采取加税等措施,只能将此转嫁到购房者头上,进一步抬高房价,反而不利楼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