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城市土地市场有所升温,高价“地王”再度出现。国土资源部19日晚下发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房地产监管和调控政策措施,打击囤地炒地闲置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抑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
年末房地产市场运行复杂性加剧。此次调控“加码”,将对市场带来积极影响,打破土地价格“屡调屡涨”的怪圈,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解决的问题。治“标”可立竿见影,治“本”则需持续推进。业内人士认为,在对土地市场保持调控“高压态势”的同时,须防止市场产生对调控的“耐药性”。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保障房供地、建设,并尽快使之形成一定规模的供应量,改变对商品房市场的过度依赖。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土地调控十分密集。国土部此次新下发的通知,是为楼市调控再度“加码”。
上海长期研究土地市场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房地产业对房、地的刚性需求一直比较大,房企拿地冲动较强烈,如果放松调控,地价就有反弹的可能。
房地产业一头牵着经济,一头牵着民生,眼下调控形势严峻,保持行政手段一定的“高压”态势十分必要,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出手”应对也值得赞许。但在此过程中,如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执行的严肃性、权威性,并真正对症下药打好“组合拳”,防止市场产生“耐药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影响楼市运行的因素多种多样,房价、地价上涨原因也十分复杂,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控中必须找准“病因”,综合下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为我国房地产业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控确定了方位。当务之急,是加大保障房供地和建设力度,使保障房达到一定规模的供应量,尽快改变过度依赖商品房市场的局面,才能逐步打破房价、地价“屡调屡涨”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