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和讯消息 5月19日至21日,2011陆家嘴论坛在上海浦东举行。期间,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表示,未来几个季度,所谓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能说没有,但是应该还是比较小的。所以未来几年我们需要警惕和关注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在现在这种状态下来看应该是有增无减。
彭文生在剖析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比较小的理由时指出,首先,整体的国际环境和2008年底、2009年初时遭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不同的,应该说全球经济现在进入一个比较缓慢的复苏阶段,但是还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增长。所以,我们的外需可还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从国内来讲政策的紧缩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所以,我们判断经济增长会放缓,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长从第一季度的9.7%会放缓到第四季度的8.4%,但是低到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第一季度6、7%的增长,我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彭文生谈及应对房地产泡沫的风险时表示,首先要改变大家对房价只增不降的这种预期,这里面也包括怎样降低人们投资或者投机房地产的这种动力,包括资本增值方面国家的税收问题,也就是说投资和投机房地产所获得的这种资本增值应该是有效的能够通过税收的形式来限制。我们现在是有所谓房地产的增值税,但是可能在落实上不是那么有效。
以下为访谈实录全文:
和讯网:各位和讯网友大家好!2011年上海陆家嘴论坛于5月19日-21日在上海浦东召开。我们在会议现场很荣幸的邀请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彭博士,您好!
自去年十月以来,我国采用了4次加息、8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来调控通胀比较大的形势。您觉得当前这样的调控是否有效?我们是否还有进一步调控的空间?
彭文生:我们看调控的效果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货币信贷的增长速度有没有下来。这点很明显,过去几个月是有明显的下降。我们看到4月份M2增长速度只有15%点多,回到16%以下,这基本是一个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几年的平均的一个水平。
第二点效果体现在政策的紧缩是否对经济增长有所影响,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开始显现放缓的迹象。比如4月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和3月份比有比较明显的放缓。我们看到4月份PMI订单指数也是明显放缓。增长的放缓当然对控制通胀总需求压力也是有帮助的,所以这点也开始显现效果。
但是短期看一些数字,比如4月份CPI的数字显示通胀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三、四月份非食品价格的增长率超过市场一般预期,也超过历史上过去十年平均的环比增长速度,所以显示短期利率压力可能在一个相对高位,也就是说到目前调控措施的效果,应该说在防止通胀进一步往上大幅度上升方面已经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短期内在未来几个月还是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比如说5%以上,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判断,未来几个月政策还是会维持一个偏紧的态势,包括货币政策多重工具的使用,包括基准利率的提高,我们预计未来这一两个月可能还会有一次提高基准利率,也包括数量型工具继续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继续提高、对银行信贷窗口指导等等来巩固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放慢的成效。
和讯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
彭文生:首先来讲,刚才提到增长开始有放缓的迹象,通胀还是在比较高的水平,怎么理解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反映政策的紧缩对增长和通胀影响的时间差。一般来讲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到两个季度的时滞,然后从经济增长放缓到通胀下来又有一到两个季度的时滞,所以,我们现在短期内所观察到增长放缓,通胀还是比较高的水平,主要还是受到时间差的影响。随着增长的放缓到下半年,它对通胀的效果应该会逐渐显现出来。短期内,未来几个季度,所谓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能说没有,但是应该还是比较小的。为什么这么讲?首先,整体的国际环境和2008年底、2009年初时遭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不同的,应该说全球经济现在进入一个比较缓慢的复苏阶段,但是还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增长。所以,我们的外需可能没有去年第三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那么强,但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从国内来讲政策的紧缩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我们也不允许一个非常激烈的紧缩导致对内部需求有非常大的打击,这也是和当前总体通胀水平虽然还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但是没有继续往上大幅上升有关系。所以,我们判断经济增长会放缓,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长从第一季度的9.7%会放缓到第四季度的8.4%,但是低到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第一季度6、7%的增长,我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和讯网:刚才您谈到未来一两个月可能还会有一次加息,那么在当前这种负利率的情况下,我国的利率调整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达到市场化的时间点?
彭文生:对市场化的理解,其实我们过去十年利率市场化一直在走,体现在银行利率上,贷款利率放宽幅度比较大,银行制定贷款利率的空间,自主的空间已经比较大了。我们看最近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报道,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程度比较大。还有更重要的一块,就是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股市、债券市场,包括现在我们看到银行所做的一些表外理财业务、信托、贷款,其实基本都在一个市场化定价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直接融资在我们社会总融资规模的比重在增加,而这个直接融资基本又是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所以说利率市场化其实一直在发展。当然最后这一块,银行存款利率放松,我个人认为还会比较谨慎,因为这是涉及到整个银行体系未来发展风险,怎样在银行竞争、健康增长和控制风险上的平衡。所以,我们相信未来几年会取得进展,但是什么时候能够达到真正把银行存款利率往前放开,这可能还是要看未来整个经济发展态势怎样。如果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健康,金融稳定方面的担忧小一些,可能这方面发展的进程就会快一点,如果经济情况不是太好,增长放缓的快了,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担心多一些,进度可能就会慢一些,但是大概总体的方向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在发展。
和讯网:从去年四月份以来为了防范房地产资产泡沫,我国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可以说是频频加码,基于您在香港金管局还有在IMF的工作经历,您对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什么样的评价?您觉得未来的政策走势是什么样的?
彭文生:整体来讲中国确实面临一个很大的资产泡沫的风险。为什么这样讲,其实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投资需求很强,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短期内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有限,所以非常强的投资需求就容易造成资产泡沫的倾向。二是我们对资本账户的管制,包括现在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那么强,所以导致资金流入压力比较大,而私营部门或者非政府部门资本流出的量不是那么大,这样的结果就是现在我们看到外汇占款的量比较大,造成的结果是非银行部门的流动性资产,就体现在M2规模增加很快。M2规模增加很快造成的一个影响是大家都想多配一些风险性资产,来减少流动性资产占总体资产的比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讲资本账户管制,国际收支顺差比较大,包括汇率缺少灵活性,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国内人民币资产流动性资产比重增加,造成对风险性资产的需求这样一种刺激作用,所以未来几年我们需要警惕和关注这种资产泡沫的风险,在现在这种状态下来看应该是有增无减。
怎么来应对这种问题?首先要改变大家对房价只增不降的这种预期,这里面也包括怎样降低人们投资或者投机房地产的这种动力,包括资本增值方面国家的税收问题,也就是说投资和投机房地产所获得的这种资本增值应该是有效的能够通过税收的形式来限制。我们现在是有所谓房地产的增值税,但是可能在落实上不是那么有效。
总体来讲,我们看过去这一年多的政策,包括限制投资性的需求,过去我们讲的限购的政策,包括保障房的建设,我相信还是一个挺有力的措施,关键是需要一些时间。现在大家的这种预期加上非常高的储蓄在寻找投资机会,所以它短期向上的冲力可能比较大,政策调控效果显现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包括保障房的有效供给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对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满足的作用。
和讯网:刚才您谈到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我国的汇率政策显得不够灵活,您觉得未来我国汇率市场化问题有没有可能得到进一步解决?汇率调整和我国当前通胀形势的关系是怎样的?
彭文生:汇率机制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是要增加它的灵活性,有一定比较显著的上下浮动,经济好的时候,经济强的时候,政策紧缩的时候,汇率向上的升值速度就需要快一点,这样既有利于控制通胀的压力,实际上有一部分也能够帮助吸收外部钱流进来,形成对国内流动性的冲击。但是不能一味往上升,它需要一个上下的波动,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经济情况不太好的时候,政策需要放松的时候,汇率应该慢一些,这样中长期来讲才能够逐渐形成一个所谓市场供求所决定的这种汇率形成机制,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大家对人民币一味升值的这种预期。实际上这种随着经济周期波动汇率的升值或者贬值,在一个市场化的经济体中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观察到美国经济相对于欧洲经济好的时候,或者是货币政策相对欧洲比较紧的时候,美元就会强一些;反过来讲,如果欧洲的货币政策比美国紧一些,欧元就会强一些。所以,这应该说是一个市场需求和供给所导向的一个灵活。所以,从中长期来讲,我们也应该逐渐地培育这样一个市场供求所导向的汇率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