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怪相一:“地王”冰火两重天
□2007版“地王”多晚景凄凉
上月23日,上海以30.48亿元的高价,杭州以20650元/平方米的单价,创造了沪杭“一日两地王”热闹场面。此前,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15号地拍出40.6亿元时,北京亦出现“五天三地王”盛况。
延伸阅读:
“地王”并不是什么新鲜物。2007年那一轮土地市场热,就产生过一批“地王”。如今的地王频现,让人恍惚间有回到2007年的感觉。
然而,回顾老“地王”,赔钱退地者有之,追涨被套者有之。根据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权威数据,2007版的“地王”大多“晚景凄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然而“地王”大有前仆后继之势,开发商为何还趋之若鹜?
□地方政府“饥饿式”供地推现“地王”
其实开发商看重的是地王的宣传价值和附加价值。“天价地不能光看其表面成本高,它可以起传导作用,拉动其他楼盘高价快速销售,并增加地区占有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俞明轩博士认为。
而对于地王产生原因,楼市大嘴任志强(任志强博客,任志强新闻,任志强说吧)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追根溯源,一些城市地王频现背后,是地方政府“饥饿式”的土地供应。这可能才是房价上涨的第一枚“多米诺骨牌”。
事实也的确如此,数据证明,“地王”的出现与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房地产项目用地地价专项调查结果,全国620个楼盘,地价占房价平均比例为23.2%。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项目总数的78%。而郑州某开发商提供的一份楼盘成本清单显示,楼面地价占到售价的40%。
□“借地生财”何日终结
河北燕都房产一位专家也表示:地价和房价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作用。房价预期高就敢于承受很高的地价,地价涨幅又是推进房价涨幅的动力,这是一个怪圈。而“地王”效应也使得周边的区域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很有可能会抬高周边地价。
而谈到“地王”产生的根源,这位人士也认同:“根源是土地供应量不足。”开发商立足根本是土地,面临拿地困难的局面,只能遵循价高者得的潜规则,而违背他们“低拿高买”的营销根本。”
有关专家表示,如不能尽快从土地供应制度、政策入手彻底打破“借地生财”的利益链条,地方政府作为土地市场繁荣的直接受益者,只会继续在开发商、商业银行、炒房者之间的利益泥潭中越陷越深。
■怪相二:经济适用房遭弃购
在房价大涨、经适房一号难求的今天,日前却有网友发帖爆出“石家庄经济适用房遭全体弃购”,说的是该市安苑小区(查看地图)有1000多套房子被申购者放弃。这则帖子发出之后迅速占据各大门户网站论坛的显著位置。
而据了解,弃购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不仅价格和周边的商品房相比相差无几,而且“没有完全产权,体制内循环,不能自由买卖甚至没有继承权。”
对此,石家庄市相关部门回应称,定价偏高是因建设时遇到建材涨价等因素。“经适房仍是解决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路径之一。”据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今年省政府下达石市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任务是竣工面积20万平方米3160套。除了已公开销售的安苑二期、南岭一期经济适用住房共3188套外,下半年石家庄还有珍极和赵苑两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共计1300多套房源有望公开销售。“安苑二期是有限产权,主要为了防止个别人炒房,不是不能继承。合同应该注明房主拥有继承权。”石家庄市房管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也是造成购房者误读有限产权房的原因。
然而,除弃购事件之外,媒体相继报道多个城市经适房存在的各色问题,也确实暴露了制度上的漏洞。
■怪相三:政府银行参与炒房
在本轮涨价风潮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垄断企业、银行甚至政府部门趁便掀起团购风,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将一些热点楼盘抢购一空,然后再迅速抬价投向市场。
日前,新华社评论文章称,全国房市“迎来一场猛烈的投机性涨价风潮”,各地必须迅速遏制此风。文章也明确指出,在一些地方,银行、政府部门也“掀起团购风,将热点楼盘抢购一空”。
记者日前在石家庄的一些开盘和即将开盘的楼盘咨询时,不少售楼小姐都将“某银行已经团购了我们一个单元”“某局是我们的大客户”作为一种增加楼盘可信度和竞争力的噱头向购房者公开。
垄断企业、银行甚至政府部门加入炒房的行列,无异于给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加速了房价超出理性的范围的猛涨势头。
■观察:重回“疯狂2007年”?
房价的“V”字形复苏来得有些太快了,甚至与实体经济的回暖不相匹配,有人已在惊呼房价疯狂的2007年又在重演了。
河北极艺顾问机构赵杨认为,现在楼市不同于2007年的疯狂状态,“投资者对2007的疯狂还历历在目,心有余悸,投资很谨慎。在经济局势尚不明朗的今天,这种价格上涨是亦步亦趋、如履薄冰的,不会疯狂到2007年那种状态。”
也有业内人士联系迹象认为,楼市的疯狂就要到头了:一是楼市是涨是跌争论再起,反击的声音大了,特别是一些地产大佬开始发声。二是政府方面开始表态,银行和银监会不断发出警告,国务院令、建设部令连续出台。
目前,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兆头,但尚未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面对以上楼市怪相种种,相信管理层的出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