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一直牵动着资本市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人们愿意把加息视为刺激政策退出的信号。其实,对于中国的货币当局,退出早已经开始。中国是一个喜欢做了再说的国家,甚至更多时候做了也不说,为政者不愿意透明地做事,也不愿意做事前知会一下受影响和牵连的人,这些都是有传统的。
那么加息还有什么更大的意义吗?我们认为还是有的。首先,加息不是信号但却是标志,即中国刺激政策退出不是开始而是进行到中途。因为中国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手段还不能说是主流的手段,相反,更行政化的――像贷款规模问题控制、窗口指导之类的手段在当下的中国见效更快些。
至于利息率,这个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货币调控手段(其实它本身就是最基础的一个价格――货币的价格),往往在我们的管理者眼中被视为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说,当物价指数CPI上涨到一定水平时,不得不调高利息。
不过,没关系,对于投资者看清这一层关系最有意义的是要帮助判断经济的走势,而不是非要搞清楚道理是什么。从事后看,相比较于“刺激”的2009年,2010年作为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一年也不为过,中国经济确实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小,无论对于刺激还是退出刺激时间短一点都还在合理的范围内。
基于刺激政策已在退出之中的判断,我们更愿意说,中国的经济还是在恢复性的增长之中。对双底的担忧还存在,但出现的可能确实不大。因为无论是广义货币总量M2的指标,还是表明制造业活跃程度的指标PPI都显示,中国的经济并不冷,甚至是有一点偏热。
更需要引起投资者关注的是近来政府高官对人民币升值的一系列表态,同几个月前与美国对着干的态度相比,弹性大了许多。当时,中国政府中总会有一些像头后长了“反骨”的愤青心态,当美国人要求人民币升值,我们就会认为是美国大资本家变着法的又想来“剥削”我们,他们心怀叵测,他们别有用心。
央行行长周小川“两会”期间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转轨过程中,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的价格也会处于不断转变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也包括了针对短期的一些经济形势的变化,比如亚洲金融风波,比如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经过若干年的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探索、论证和实践,我们认为,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应该是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周小川指出,中国的汇率机制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整个改革开放进程需要所确定的一个制度,但在危机条件下,“不排除我们会采用特殊的政策,也包括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它也是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的这段话,如果结合着危机走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前景,“特殊的政策”不再特殊,人民币的升值也就是可以预期的了。
小川话音未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表示: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将以微调的方式退出;对于人民币汇率,则将逐步以渐进可控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中国官方的词汇中,改革往往就是推进的意思。
我们在这里更愿意提醒投资者,人民币升值可以相当大程度上对冲掉因加息和使用其他货币工具而收紧的流动性。在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的流入自然会加大人民币的发行。即使不去看重这个因素,我们更愿意说,美元重新变强意味着更多美元货币流向美国来助美国经济复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的经济。
人民币变强、升值,确实会影响出口,但随升值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值得看重。如果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低位,中国必将面临更大的输入型的通胀压力,无论是铁矿石、原油、小麦、大豆和棉花。而对于那些来料加工型的出口企业来说,更难说是灾难。也许真正的失意者是把中国本来就不多的石油以出口换汇名义而大发其财的中石油,如果人民币升值能让它增加国内供应岂不善哉?
有趣的是,人民币的升值并不一定意味着对美元的升值,而是与全球更多货币的比价升值。这更容易让人联想起G2的事情,既然是全球危机后最快恢复的两个主要经济体,那就自然要担当一些责任。这不但不值得大惊小怪,恐怕更应该坦然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