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中国经济一派繁荣的背景之下,每当国内信贷额度收紧,走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前列的外汇贷款总会敏锐变化。
眼下,银行们开始“变卖”海外资产,甚至不惜在海外“买钱”,以将资金调回中国发放“自由”的外汇贷款。
美元贷款,放贷的银行赚钱,借款的企业也赚钱 (CFP/图)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骆海涛 实习生 李维娜 发自广
利率由银行自己决定,信贷规模也相对自由,而企业现在借钱反而能赚到一笔钱,此等美事,便是“自由”的外汇贷款,即银行将外汇资金贷放给境内的企业。
眼下,当国内信贷额度收紧以致银行“无钱可放”时,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排头兵”的外汇贷款大受欢迎,银行们正热衷于“变卖”海外资产来调回国内发放外汇贷款,甚至不惜在海外“买钱”――拆借资金。
借钱还能赚钱
现在,通过外汇贷款借100万美元,换成682万元人民币,一年后,按照去年人民币升值4%和美元1.9%的利率计算,加上利息总共需用人民币667.5万元来偿还,白用了一年钱还赚了14.5万元
从2008年以来,陆前进发现外汇贷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借钱还可以赚钱。”陆是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企业要取道外汇贷款,看中的是低廉的利息成本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按照去年末的数据,国内一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比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5.31%少了3.41个百分点。对于企业来说,这直接减轻了至少一半的利息负担。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预期甚嚣尘上。《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介绍,去年末,境内外一年期人民币预期升值幅度最高为4%。目前的汇率是100美元折换682元人民币,假如预期成真,一年后人民币约升值4%,100美元只换来655元人民币,即每100美元少换了27元人民币。
基于以上情况,陆前进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解释企业通过外汇贷款“负成本”融资的模式:
通过外汇贷款借入100万美元后,换成等值的682万元人民币,一年后经历了人民币升值,企业只需655万元人民币就可购入100万美元来偿还贷款本金,并且花12.5万元人民币来支付1.9万美元的利息(100万美元×1.9%),总共耗费是人民币667.5万元,比年初的682万元还少14.5万元。“还的钱比借的要少,光是一借一还就赚了14.5万元。”陆前进说,类似的套利机会出现,激发了外汇贷款的需求冲动。
银行海外调钱
《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去年国内的外汇贷款增加1045亿美元,银行境外资金调回相当于国内外汇贷款增加额的七成多
按照这样的假设,在美元的外汇贷款中,赚的是企业,亏的是银行。但实际上银行也乐于发放外汇贷款。
今年以来,人民币贷款额度被监管层日益收紧,商业银行“穷”得没有人民币借给企业。不过,外汇贷款并没有受到严格的规模限制,于是银行们可以用美元等外汇贷款来“曲线救济”企业客户。
“即使银行在国内的外汇贷款盈利较低,但从全球角度来看已是‘价值高地’。”广东某国有银行国际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
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银行在境外资产运作面临较大风险,而且收益逐步下降。因为随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国际经营盈利的重要风向标――伦敦同业拆借市场一年期美元利率――由2009年初的1.9%左右降至年末的1%左右,而中国国内一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009年初为3%,年底为1.9%,高于境外同业拆借利率近1个百分点。可见,相比国际市场,国内的外汇贷款仍然有利可图。
于是,为了放贷,银行不惜抛售海外资产来“火线支援”,他们大量调回的境外资金成为其发放国内外汇贷款的重要来源。《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2009年国内的外汇贷款增加1045亿美元,银行境外资金调回相当于国内外汇贷款增加额的七成多。同时,银行部门将大量境外证券投资和同业拆放资产调回境内运用,也是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去年同比增长6.6倍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银行部门减少境外资产663亿美元,包括减持的442亿美元境外中长期债券。
以我国拥有最多外汇资产的中国银行为例,该行在2009年减持了逾120亿美元外币债券,价值超过了被抛售的442亿美元债券的1/4;与此同时,中行在国内去年外汇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33.3亿美元,超过当年全国新增额的10%。“这一切都在继续。”上述国际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国内的外汇贷款新增292亿美元,季末余额同比增长73.8%,增速比上年末高17.8个百分点。
“自由”的外汇贷款
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序,外汇贷款走在最前面
相比人民币存贷款,国内的外汇存贷款享受着更多的“自由空气”:
当监管层对人民币信贷实施总量控制、银行“被迫”勒紧裤头时,商业银行却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决定外汇货款规模;
当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由央行严格掌控时,国内的外汇存贷款利率却由银行间议价确定;
当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被央行作为频繁使用的政策工具、人人都在讨论其影响时,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却“我自岿然不动”。今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先后上调三次至17%,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维持在2007年5月调整后的5%。
这要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验说起。按照“先外币,后本币”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序,国内的外汇存贷款都在2002年以后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尝试。这8年来,我国的外币利率水平已跟国际接轨,国际市场的利率波动会较快地传递到国内外币利率变动中来,直接影响国内的外币利率水平。
而且,按照“先贷款,后存款”的改革顺序,外汇贷款走得更远,而且成为了我国银行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之间的缓冲区。实际上,外汇贷款这片“试验田”记载了我国货币政策与国际经济形势的互动变化。
在2007年,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信贷紧缩和可能的经济衰退,美联储先后采取了大幅降息的举措,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降到2%左右。经受着利率市场化洗礼的外币利率跟随美国利率下调至相近水平。
然而,在2007年下半年,我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势头,央行先后6次加息,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升至7.47%。这样一来,国内出现人民币与外币利率大幅“倒挂”的情形,人民币贷款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外汇贷款,资本的逐利性驱使企业对外汇贷款需求迅速膨胀。而且,从2007年底起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信贷额度空前收紧;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甚为强烈。
历史高峰出现在2008年一季度:外汇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占当季新增外汇储备的近三分之一;与之对应的是,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当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其增长明显大幅放缓。这个季度充分地展示了不受信贷额度羁绊的外汇贷款对人民币贷款的替代效应。
外汇贷款这股正增长势头一直保持到2008年7月,此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从此,国内的外汇贷款出现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而从2008年11月份起实行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贷款爆发式增长。这样,外汇贷款和人民币贷款又呈现新一轮此消彼长格局。
直到2009年3月后,美国走向“零利率”时代,我国外汇贷款利率随之走低,同时新增贷款每月温和地正增长。
去年,人民币信贷额度“放开手脚”后,当年其新增贷款达到历史性的9.6万亿元天量;而外汇贷款新增千余亿美元,不到9000亿元人民币,未及人民币贷款 新增量的十分之一。
风险
一旦美国利率回升,或者人民币升值预期落空,美元资金回流,国内银行借入的美元资金可能遭遇流动性风险
外汇贷款增长过猛带来了连锁反应。
由于中国目前资本项目没有实现完全开放,一般而言,企业若打算到海外进口货物,需要到银行用人民币购入等值的外汇,才能实现贸易买卖。
但是,当人们怀着人民币会升值的预期时,都不愿意花掉人民币,买入可能贬值的美元。更多的做法是通过美元外汇贷款来借入美元,投机者还会把这些美元换成具 有升值潜力的人民币――结汇。
结汇量的增加体现在外汇占款的飙升:今年一季度外汇占款增加7478亿元,同比增长78%――央行收购外汇资产相应投放的人民币增幅。
除了让央行多印了钞票,外汇贷款的旺盛需求推高了境内美元利率――近期达到6个月贷款利率为3.53%,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与人民币6个月贷款利 率4.86%相差1.33个百分点。
于是,当境内美元“缺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仅从海外调回资金,还从境外市场拆借入美元。根据陆前进的观察,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对外汇贷款的需求,通过向 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借短期外债来满足市场对外汇贷款的需求。
4月29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决定,将2010年度境内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总规模压缩至324亿美元,较2009年指标规模调减 1.5%,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入风险。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外管局在考虑削减部分商业银行今年度的短期外债指标,而主要对象为发放外汇贷款过多的银行。
增减金融机构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向来是外管局调控外汇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从2006-2008年连续三年,外管局均一再调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其 中最严厉的是2007年:中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被压缩为 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30%,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被压缩为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60%。
相比之下,今年的外债指标削减是比较“轻手”的。
不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手握大量从境外借入美元资金,对此监管部门担心,一旦美国利率回升,或者人民币升值预期落空,全球美元资金肯定会回流,而国内银行 借入的美元资金届时可能遭遇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