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后,贸易融资成为企业采用最多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在对企业调查后分析认为,随着外贸企业的快速增长,进出口企业的竞争加剧,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等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同时也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而且,由于美元的贷款利率比人民币贷款同期利率低,贸易融资贷款成本低于人民币贷款,这也是企业选择贸易融资的原因之一。
银行创新营销
各大银行为抢夺国际客户,都在努力向企业推广贸易融资服务。
在我国边境贸易中,融资需求旺盛。工商银行云南分行从2008年开始启动贸易融资业务,围绕工行承贷的优质项目办理供应链国内贸易融资业务,推行授信项下授权审批制。7月13日,工行云南分行行长许海向媒体透露,工行云南分行正在研发符合边境贸易特点的个人边贸融资产品,这类融资品种在额度、期限上很有优势,担保方式比较灵活。
工行对那些被纳入国际贸易融资重点客户名单中的企业提供信贷审批的绿色通道。以工行湖南邵阳分行的创新营销方式为例,其对湖南立得皮革、湖南玉新药业、阳光发品、湖南三可食品等一批忠诚度较高且进出口结算量较高的优质客户,只要企业符合融资条件,不论时间长短(短至1个月)、金额大小(小至3万美元),都可尽快发放贷款。
工行还给所有国际贸易融资重点客户配备了专门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国际业务负责人经常带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直接进入生产车间与工人沟通,查看一线投料台账、产品生产台账、工人收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亲自查看企业流水账及记账传票,监管资金使用情况。对贸易融资重点客户、目标客户进行“面对面”上门演示营销。
湖南玉新药业是一家主要生产甾体激素化学品的出口创汇民营企业,7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其出口主要结算方式为信用证、电汇、托收。对于工行推出的每一款新产品,该行总是在第一时间推荐给客户,湖南玉新药业也是目前使用工行国际业务产品最多、最齐全的客户之一。
在贸易融资构成中,企业使用进出口押汇的比重较高。比如,今年4月7日,某企业出运一批金额为10万美元的箱包,信用期限90天。出运后企业凭出运单证及信用保险投保单证等向银行申请押汇,银行于4月14日审查通过,并按照80%的比率发放融资贷款8万美元,企业按照当日汇率682.61申请结汇。90天后,企业收到买方支付的10万美元货款,并用美元直接归还银行贷款。而当天的汇率为677.9,与4月14日相比汇率差为4.71,企业从这笔融资中获得了3768元的收益。
试点融资新品
此前,国内银行的买方信贷业务主要是外币融资,只有进出口银行做过少量的人民币买方信贷,以支持国内企业出口。而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后,获得境外项目融资资格的银行,都可以直接进行人民币的境外贸易融资或者项目融资。
摩根大通资金管理部总监兼上海分行副行长许晟透露说,摩根大通目前正在研究人民币的境外贸易融资业务。
2010年,招行是首批获得境外人民币项目融资资质的唯一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首家获批境外人民币放款额度的银行,获得多项境外人民币融资配套政策的“独家试点”资格。招行昆明分行副行长徐自强对媒体表示,招商银行已经研究并开发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等融资类产品,以求为境内企业及其境外的贸易伙伴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人民币融资支持。
由于人民币属于高息货币,如果按照国内的贷款基准利率,企业的接受意愿不高;而如果参考SHIBOR,则又形成了两种人民币的贷款基准,境外企业享受了超国民待遇。今年2月,香港金管局放开了部分在港银行发放对公的人民币贷款,多数是在SHIBOR的基础上上浮0.5%左右,如汇丰银行为3.88%,东亚银行则更低。
金融衍生品交易日盛
汇改实行以来,外汇管理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企业拓宽了汇率避险渠道。商业银行扩大对企业的避险服务,给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了便利。
远期结售汇是企业使用最多的一种金融衍生品。汇改重启后,一家外贸企业在6月23日锁定一笔200万美元的1个月远期结汇,成交日为7月2日至26日,锁定汇率价格为6.7936。到7月2日以后,即期结汇价格在6.76左右波动。企业以美元收汇后,在7月2日至26日以6.7936的价格结汇,目前已成交160万美元,收益约为67200元人民币。
对进口商来说,如果预期未来人民币相对外国货币贬值,将面临成本增加、利益减少的风险,就可以与从事外汇业务的银行签约,约定在支付外汇时以签约价购买外汇来避险或确保利润。对出口商来说,如果预期未来人民币相对外国货币升值,他将面临收入减少的风险,同样可以与银行签约,约定在收入外汇时以签约价卖出外汇来避险或确保利润。
在金融衍生品中,外汇掉期交易也在一些企业中使用。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工具(NDF)等金融衍生品在一些外资企业或境外有分支机构的中资企业中也有使用。但金融衍生品的使用率普遍不高。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缺乏专业人员,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很多企业对国际金融动向不敏感,也不了解金融衍生品等避险工具的使用,缺乏主动避险意识。而商业银行为规避自身风险,对推出1年期以上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不积极,无法满足企业对较长期贸易融资的需要。但随着汇改的深入,企业将进一步加强避险意识,利用多渠道避险。银行也将针对企业的需求,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责任编辑:李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