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外汇稀缺时代产生的“宽进严出”监管政策正在逐渐改变。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宣布,从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以提高境内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境内企业“走出去”。分析认为,企业结汇变“强制”为“自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汇流入,减轻央行对冲外汇占款压力,降低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预期。
汇改动作
今年起出口企业结汇享“自主权”
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企业的出口所得要强制结算成人民币。去年10月1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不过,当时设定的试点期限为一年。而仅试行三个月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给了外贸企业一个措手不及的惊喜。
金州一家服装外贸企业负责人马萍告诉记者,以往出口企业货款结算时,从国外汇入货款需要三天左右时间。而实施新的试点方案后,企业可以直接将出口收入存入境外,这些留存境外的资金就可直接用于货物贸易对外支付,大大减少企业的外汇资金跨境划转费用及汇兑成本。
不过,由于此次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公布消息,目前不少企业尚不知情。一些外贸企业分析,国家先在局部试点,可能一方面是想看企业真正需求如何,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稳步推进、避免风险的考虑。估计试点城市工作进展顺利,且企业需求呼声很高,因此国家决定迅速全面铺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将“出口收汇”改为“出口收入”。一位银行人士表示,一字之差意味着外汇管理部门已经将人民币国际化因素考虑进去,有利于未来企业在境外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汇改方向
外贸企业使用外汇将获更大自由度
“现在外贸企业最看中的就是效率,时间很关键,汇率这么灵活,核销环节耽误几天,很可能会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马萍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企业能够明显体会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向便利化发展的趋势。事实上,去年12月开始,包括大连在内的国内城市进口外汇支付管制已全面放宽。
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了解到,1994年汇改的管理理念是外汇“宽进严出”,有效遏制了不法企业逃、套、骗汇,对缓解当时国家外汇紧缺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以大连为例,据外汇局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统计,进口付汇到货额由核销制度建立初期的不足20亿美元增长至2009年近140亿美元,进口付汇核销笔数超过20万笔。
在之前强制结售汇的情况下,央行充当了巨大外汇占款的最终承担者,外汇储备过高、增长过快,让人民币承受较大的升值压力,迫使央行被动进行外汇占款对冲,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矛盾,导致物价上涨,催生楼市和股市泡沫,加大通胀压力。另外,中国的外汇资产三分之二都在政府手中,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有限。
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方面介绍,随着外汇收支形势的根本好转,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截至2010年9月底,达到2.64万亿美元,是10年前的16.5倍,外汇管理理念已转变为均衡管理、双向调节。外汇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推动贸易便利化,如今国家外汇储备非常充裕,而国际市场上瞬息万变,如果能给予外贸企业使用外汇更大的自由度,则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业内担忧
汇兑风险“担子”企业挑?
不过,习惯了强制结售汇流程的部分外贸企业开始担心汇兑风险。以前只要结汇成功就意味着企业的汇率风险发生转移,但是新政策需要企业今后在结汇前要认真权衡:用人民币划算还是用外币划算?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强制结汇制度出台的背景是外汇紧缺,而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试点将企业的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减少了企业的汇兑损失。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企业结汇则可获利。总的来看,对企业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