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中国一谈到汇改就容易产生两个误区,一是升值与否和如何升值的误区;二是曾经可能是好的渐进式汇改,就要永远继续的。
据报道,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行的“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评估”课题成果发布会上,与会课题组专家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所采取的渐进式策略是正确的,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这个观点也得到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的赞同。
目前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答案显然不能肯定。不能说我们现实选择的汇率制度如此,它就是最好的汇率制度,是最符合中国经济现状的汇率制度。
道理很简单,虽然任何管理汇率的制度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因为天下没有纯粹自然状态的汇率;但一个尚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如人民币——其汇率的管理至少有两大无法克服的弱点:一、汇率作为某种货币的价格指标之一,尚未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就没有国际贸易的市场长期交易的相对均衡的价格;说这种价格不存在刻意的人为因素,而是人民币真实的汇率价格,是难以说服人的。二、由于人为因素明显存在,这样的汇率不仅容易扭曲价格在市场上配置资源的功效,也容易产生对汇改时机的迷失。
因此之故,在中国一谈到汇改就容易产生两个误区,一是升值与否和如何升值的误区;二是曾经可能是好的渐进式汇改,就要永远继续的。
首先,汇改就是人民币升值的误区,反映了汇率作为人民币价格目前是相当扭曲的。把汇改的结果简单看成就是人民币升值,其实是忘记了汇改的目标是要达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在这种短视之中,汇改的过程和结果被简化成——要不就是人民币逐步升值迟早到位;要不就是一步到位,人民币升值完了就可以自由兑换了。这个观点在这次评价2005年汇改影响时显得十分突出,仿佛是上上下下齐心,必须如此分析汇改。但这正是不自由兑换的货币在管理其汇率造成的结果。
当然从汇率形成的机制来说,一国货币常常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顺差升值。但国际贸易长期的顺差,一国的货币因此升值,其经济运行也会有不同的后果。上世纪80年代前,日本和德国的对比非常鲜明。这两个国家当时对汇率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导向,德国更看重货币政策独立性,不以牺牲利率、汇率来促进产业出口;而日本则经常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利率和汇率围绕着产业出口形成所谓的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来制定。
在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两个国家的货币升值都非常大,但是德国在本币升值过程中物价、经济运行都保持了相对稳定;而日本从70年代到80年代末,经历从通货膨胀到资产泡沫破裂的危机。当然这期间的过程相当复杂,因为从70年代到80年代,德国的经济运行因为东西德合并,也曾经出现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
但无论如何就更长的时间来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需要得到高度保障的。而所谓汇率的改革只是本币升值与否和如何升值的考量,则是根本没有看到独立货币政策下的自由兑换的货币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的大国的重要性。
第二个误区——渐进式改革的误区。应当承认中国一直采取渐进式汇改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是高度具有政治和经济思维智慧的。但渐进式的汇改,并不意味着该迈出的步伐不迈,尤其是该起跳的时候不跳。从中国目前的经济世界性循环的成分来说,中国其实已到非彻底汇改不可的程度了。对于长期顺差下的人民币,若无自由兑换意义上的汇改,其币值的低估,对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剂慢性药。
它会造成人民币计价下的各种资源的普遍低估,使得能够有效配置市场资源的价格失灵,让中国和进入中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向出口部门高度倾斜,长期下去,中国不仅难以形成内需型经济,也无法维持在国际贸易之中保持长期顺差的竞争力。最危险的例子就是中国的高外汇储备这颗定时***。
其实从自1994年开始的两次重大汇改来看,所谓的渐进汇改,就是在该跨越的时候腿不软——1994年外汇并轨如此,2005年实现一篮子货币也是如此。如今又到了这样的时候,但改革的角度不能是简单的价格型的汇率调整,而要多从市场的角度着手,比如开放外汇市场,比如放松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这一切都比简单地管理好货币的汇率价格要渐进得多,也多元和开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