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论坛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了持续大规模流入的态势,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外汇仍将持续净流入。
2006年—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年均达4333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年均3131亿美元,是“十五”期间年均水平的5.2%。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0446亿美元,是2005年的3.72倍。
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扩大主要是我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所致?对于现在市场上十分流行的这一观点,方上浦持否定意见。
他说,我国并没有所谓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行结售汇制度的改革,到2007年,已经允许企业根据经营需要自行保留经常性项目外汇收入,企业可以选择将外汇收入保留在其外汇账户或卖给银行,2008年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此项制度,从今年开始,又允许企业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无需调回境内。
方上浦说,目前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政策走向还不明朗,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等原因都让企业倾向于“负债外币化、资产人民币化”,因此,市场主体以规避风险为目的资金流入仍会大幅增加。
本报记者 李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