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庞大的外汇储备,从它是巨额人民币兑换而来这个角度讲,不能直接算国民财富的积累,仅仅是代表了增发的人民币的对应;但是,增发的人民币,进入社会之后,被社会经济慢慢消解,外汇储备成为似乎不必归还的“债务”,逐步转变为事实上的国民财富。当然,这笔财富的形成,是以国内可能发生通货膨胀风险为代价的。所以,使用外汇储备的首要目标是防范通货膨胀
几万亿外汇储备是什么?
乍一看,这个提问十分天真,属于小学生层次。仔细想下去,却知道水很深,大有思考的必要。这个问题,涉及人民币过量发放的原因。中国与美国,货币增长过快的背景不同。美国人是设计了自私而危害全球经济的定量宽松政策;中国方面,很重要的因素则是外汇储备的实现机制,主要的后果是对本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资产负债?
多数人按照常识判断,外汇储备当然属于财富,是中国人辛苦劳作创造的财富。一些经济学家也如此认为。其中还有比较极端的见解,认为那么庞大的外汇储备,应该分给全国的百姓,以促进国内的消费,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张维迎先生就这么建议。
有的经济学家则反对把外汇储备看作国民创造的财富。他们同意中国央行官员的观点。有央行官员认为,巨大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他们的资产负债,是他们资产平衡表上的数字。按照我国外汇管理的现行规定,所有贸易获得的外汇通过央行用人民币结算,因此,央行是用巨额增发的人民币换取了庞大的外汇,要准备着哪一天再被换回去。
几万亿的外汇,竟然可能只是一些数字。普通人听了觉得匪夷所思。不过,央行官员的观点又很难驳斥。实际的情况好像正如央行官员阐释的那样,央行必须用六七万亿人民币才能换得1万亿的美元,因此,几万亿的外汇储备,当然是用二三十万亿人民币换来,在他们的资产表上肯定是这样表述的,并且无法更改。
面对这样的争执,普通百姓听罢一头雾水。央行官员的观点言之凿凿,你没法反对;但是,那么庞大的外汇,却是一种负债,终究想不大通。
用现在时髦的用语,这件事情有点“纠结”,似乎争不清楚。
假如没有外汇结算制度,是什么情况?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假如中国没有强制的外汇结算制度,是什么情况?
在那样的规则下,企业出口贸易,将直接拿到美元。企业用贸易换得的外汇支付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剩下的是企业的利润,它和银行的关系,只是把多余的钱存入取出的关系。
在目前外汇管制的情况下,出口贸易企业得到的是人民币,出口1万亿美元得到六七万亿人民币,企业用人民币支付各种成本,剩下的是利润。从企业的角度观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央行却分明得到了1万亿美元的硬通货。理智地分析,在现在的制度下,不可能有人来把外汇“换回去”,即使将来进入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年代,全部和多数“换回去”的可能性也很小。央行的巨额外汇储备好像变成了不必偿还的“负债”。这个戏法究竟是如何变出来的?
我们需要借用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的“池子论”来说明问题。在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使用人民币的中国大陆就是一个庞大的货币池,十几亿人口,数以千万计的企业,使这个“池”足够大、足够深。结算外汇增加出来的大量的人民币,投入这个大池,不能说没有声响,不能说没有风险,但它大体可以消化。央行当然也采取了许多对冲的措施,例如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就是几千亿几千亿地往回收。不过,这终究是临时措施,因为提高准备金率,仅仅是暂时冻结一部分钱,并非真正把增发的货币消解掉。所以,关键还是庞大的货币池在逐步自我消化。只要“池”不出毛病,央行的外汇“负债”就可以高枕无忧,就能够长期地用一张资产平衡表来解释问题。
要害是“池子”不能出纰漏。所谓大纰漏,就是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池子”自身没法消解,只能泻洪,那便是涉及人民币信用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问题。
使用外汇储备,首要目标应是防范通胀
事情讨论到这一步,我们的思路开始清晰。庞大的外汇储备,从它是巨额人民币兑换而来这个角度讲,不能直接算国民财富的积累,仅仅是代表了增发的人民币的对应;但是,增发的人民币,进入社会之后,被社会经济慢慢消解,外汇储备成为似乎不必归还的“债务”,逐步转变为事实上的国民财富。当然,从上面的论述可以获知,这笔财富的形成,是以国内可能发生通货膨胀风险为代价的。
因此,我们无法赞同张维迎先生的观点。按照他的意见,把外汇储备分给民众,事实上变成再次增发货币,把通货膨胀的风险大大提高。
同时,我们也不能赞同把庞大的外汇储备随意在境内外进行金融资产投资的做法。从表面上看,进行金融运作,请高手操盘,可以增值,避免外汇储备缩水。但是,在金融业,几乎没有长期不失手的“高手”。我们凭常识知道,任何金融资产,中国的、世界的,难免产生泡沫,泡沫的破灭,又经常是与恶性通货膨胀相联系的。既然我们的巨额外汇储备是以巨额货币增发为基础的,巨额货币增发最大的风险是恶性通货膨胀,所以,使用外汇储备的首要目标是防范通货膨胀,这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思考。
最理想的对抗通货膨胀的储备,应该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人类生存永远需要的大宗资源,如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等。当巨量的外汇储备转换为巨量的资源储备,原先与增发的人民币对应的美元变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据说,反对把外汇储备转换为资源储备的理由,主要是认为我们的外汇数量太大,买什么就导致什么价格疯涨。这理由显然无法成立。如果是短期内集中买,当然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但我们有的是时间啊,可以慢慢买啊。比方说,金融危机至今,有过多少次资源价格大跌的时机,如果不是盯住美元资产,而坚持做资源储备,我们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厚了!好在往后的机会依然很多,我们可以从容地长期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