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国家陆续表明有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显示纵然国际经济疲弱不堪,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仍在进一步延伸,下一步棋应该怎样走?有分析认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必须兼顾中国的软硬实力,包括企业竞争力、完善的法制等,如此才是长远之策。香港商报记者 张威红
国际化前路多荆棘
继尼日利亚宣布将5%至10%的外汇储备转化为人民币资产后,智利、委内瑞拉和台湾也先后表明有意将人民币纳入外储。尼日利亚中央银行行长拉米多萨努西表明,此刻选择人民币作外储,除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外,原因还包括看好人民币回报比美元好。自去年人民币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近7%。
市场担心,在升值预期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恐步日圆后尘。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化解升值预期。其逻辑是,一国货币被接受为国际货币的最佳动因,是结算比其它货币更加便利,是币值比其它货币更稳定。而非比其它货币有更确定的升值走势,若是,它作为国际货币的一般功能必然被弱化,甚至忽视,继而成为一种被投机对象,正如日圆所经历过的。
软硬实力左右汇率
「从目前看,选择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不会太多。」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这样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他认为,近期先后有非洲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更多的是看重其升值前景。然而,取决于一种货币能否国际化,是汇率的稳定性。
「要吸引其它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首先要有稳定的汇率。」林江说,决定汇率的稳定,除了要有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如企业竞争力和完善的法制等。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弱,世界500强企业中没有一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难以支持汇率的稳定。因此,「现阶段选择人民币做外储的国家不会太多,也不排除有些国家在矮子里面选将军。」
市场料汇率稳步上扬
从目前来看,中国仍极力维持人民币升值预期。美联储公布非常规扭曲操作后,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大量热钱回流美国,导致全球货币兑美元几乎全面贬值,唯独人民币逆势上升,几度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林氏认为,在欧美债务危机下,人民币走出去还是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到年底有可能突破6.3元。昨日收市报6.3585元。
>
国际化进程一帆风顺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在人民币计价产品方面,首只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在香港面世、年底有可能推出RQFII(人民币境外合资格机构投资者)和港股ETF;另外,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首次发行人民币计价的伊斯兰债券等。
在人民币贸易结算方面,目前7%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12个月前这一数字仅为1%;中国央行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数额已上升至8412亿元人民币;另外,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试点年内有望落实。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