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央行11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外汇占款出现大幅下降,虽然以目前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量,外汇占款下降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微,但外汇占款下降隐含的风险却不可忽视。
央行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为232960亿元,较9月底净减少893亿元。这是自2003年12月份以来,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首次出现净减少。这也意味着10月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净减少893亿元。
外汇占款是央行在收购外汇后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这也是当前我国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在当前通胀仍存在的形势下,外汇占款出现下降本应是好事,因为这有利于控通胀。但问题是,影响到外汇占款的因素较多,其背后隐含的风险值得提防。
10月外汇占款下降,首先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银行售汇愿望下降有关。自9月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开始变得十分强烈,9月底、10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出现跌停现象,而近期虽然央行不断提高人民币中间价,有明显维稳人民币汇率的意图,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是出现六连跌,这意味着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正渐趋减弱。
在此情况下,银行售汇意愿下降也是自然之事。数据显示,10月央行外汇占款虽下降了893亿元,但10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却只净减少了249亿元,这表明金融机构中尤其是银行向央行的售汇意愿出现下降。对于银行来说,手中拥有更多的外汇头寸,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下,既有利于应对突发的市场变动,也有鲜明的货币套利动机。
10月外汇占款下降,也与外贸顺差减少有关。外贸顺差是中国外汇占款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当月顺差下降36.5%,比9月当月顺差下降幅度扩大24.1个百分点。由于受到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中国出口出现疲软态势。事实上,10月当月的出口增速仅有15.9%,自8月份以来已连续第2个月出现同比增幅下降的情况,这导致外贸顺差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