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个月中,欧元/美元上涨2.3%,欧元/日元攀升近6%。欧元贸易加权指数目前略低于近期所及的两年半高位,2013年曾上涨5%。尽管面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以及提前加息的趋势,欧洲央行官员也频发“鸽派”言论,但欧元汇率仍保持坚挺。据瑞银数据,上周欧元/美元买超规模创2月底来最高。
分析师表示,形成原因之一是,随着欧元区痛苦的预算调整措施开始奏效,国际投资者正在回归欧元区股市和债市。希腊在接受救助计划以来的首次发债交易中,吸引到的需求是计划发行规模的7倍。纽约梅隆银行还观察到资金强势流入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市。据瑞银数据,上周有超过15亿美元资金流入欧元区股市。
“欧元区陷入危机的国家进行结构性调整就像吸引国际资本的"磁石",当然会对欧元估值产生正面影响。”Bremer
Landesbank首席分析师Folker
Hellmeyer表示。
欧元区银行在2011年底和2012年初为了应对危机期间的融资吃紧局面,从欧洲央行取得低成本贷款,现在它们正在偿还这些贷款。这种做法抽走了银行体系中的剩余资金,并支撑短期货币市场利率,提高了欧元收益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尤其是对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吸引力。
分析师还表示,中国和韩国等规模较大的央行一直在将今年干预汇市打压本币时买进的美元部分转换成欧元。
此外,欧洲央行将在11月成为欧元区银行业的新监管机构。在那之前,欧洲央行将对银行业进行一次彻底检查。银行为满足监管和压力测试的要求,从海外汇回资金,资本流入欧元区。国际清算银行称,欧洲银行业在新兴市场的风险敞口超过3万亿美元。
当然,欧元相对强势还有一个原因,即美国和日本央行都在通过购债等举措印钞,但欧洲央行的欧元资产负债表规模却在收缩。
中信证券本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前期支撑欧元汇率走强的几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基本面上,随着极寒天气的消退,美国经济复苏提速,一季度出现的美国经济数据系统性低于预期的局面将在二季度改变。就货币政策因素而言,今年内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较为确定,而欧洲央行可能会通过降息等方式兑现进一步宽松的市场预期,这些货币政策操作均有助于在短期内弱化欧元。从物价因素看,欧元区通胀水平将在二季度有所反弹。此外,资产配置因素是欧元汇率近期升值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基本面和政策面因素的逆转,经济主体在资产配置时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因素将发生变化,资产配置的市场力量亦将推动欧元区汇率向更为均衡的水平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