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自成立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围绕建设“人民币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为业务工作方针,坚持不懈地进行产品、业务、技术和机制创新,实现了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每日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平台达成的交易量超过1万亿元,生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回购定盘利率、债券指数、收益率曲线、贷款基础利率(LPR)等系列市场基准,为6000多家交易成员、20000多家信息和监管用户提供交易、清算、信息和监管服务,覆盖利率、汇率、固定收益、衍生品等多类型产品。
一是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欧元等11个币种的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期权、人民外汇货币掉期,以及包括欧元/美元、澳元/美元等9个货币对在内的外币对即期、远期和掉期等交易工具。在原有同业拆借、质押式回购和现券买卖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利率互换、债券借贷、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交易工具。推出净额清算、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与冲销、外汇交易后确认等市场服务创新。通过引入分类和尝试做市机制,参与声讯经纪和增值服务竞争,有效提高为市场成员服务的能力。
二是提升和完善交易平台建设,形成了包括交易、信息、清算、监管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平台体系,并正在整合和建设多资产、多层次结构、综合性的新一代交易平台。此外,还形成了包括开发平台等技术层面和培训认证等技术服务机制层面的一系列基础设施。
三是持续培育市场基准体系。自2006年开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2007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交易中心授权Shibor的报价计算和信息发布。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机构在多种金融产品交易中以Shibor为基准确定交易利率。2008年上线市场基准参考系统,推出了债券实时/收盘收益率曲线、债券估值曲线、利率互换定盘/收盘曲线以及外汇掉期曲线、人民币外汇期权Delta参数等曲线,形成了完整的覆盖本外币银行间市场的基准指标体系,涵盖基准指标、曲线类指标、产品估值、指数类指标等4大类100余类细分指标。2013年,交易中心还受权发布了贷款基础利率(LPR),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是不断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对外开放。2004年9月,交易中心加入SWIFT组织。同年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先后加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中心网络和服务首度延伸至境外。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境外央行、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境外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银行间市场。截至2013年末,共有85家境外央行、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业务参加行等三类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RQFII为22家。
此外,银行间市场规模和成员队伍增长迅速。1994年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仅相当于当年GDP的7%,2013年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为当年GDP的5倍。截至2013年末,本币市场成员共6362家,外汇市场会员405家,覆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放心保)公司、基金公司、农村信用联社、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法人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