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房地产和房价经历了五次大波动,三升两降。
第一波是80年代中后期到1993年,以海南房地产为龙头。第二波是1993年到1997年朱镕基总理对房地产的调控,全国打压楼堂馆所,大幅度提高银行利率,终至房地产虚火熄灭。第三波是1998年到2008年,取消福利分房后,中国房地产进入10年大牛市。第四波是2008年到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房地产进入一年多的调整。最后是2009年以后至今,四年多的时间里,房地产节节走高并达到顶部。
在这20多年中,中国同地段房地产价格大致升了15倍左右。
虽然房地产本身不具有金融属性,但是在各种房地产利益链条共同作用下,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始成为一种炒作手段,成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实现财富转移的工具。
因此,它的波动就跟股市、期货一样,可以形成浪型的划分。在股市、大宗商品市场上的许多技术手法,可以用在房地产市场上。
货币、利率双双牵引房价
中国这轮房价见顶,首先是由货币供应增速见顶导致的。自1998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大增,M2至今达到117万亿元,相当多的增量货币流入房地产市场,才导致了本轮超长期的房价大牛市。现在则是超量的货币发行尽管还在,但是M2增速见顶回落,导致要将房价继续炒起的增量资金严重不足,这个才是本轮房价见顶的货币解释。
为什么会有本轮房价见顶?原因有三:第一,出口增速下降。本轮货币增速见顶,虽不是货币供应见顶,但一样导致货币紧张。中国的货币发行一是源于国内GDP的增量,二是源于出口外汇的强制结汇政策。可是,中国出口增速从2010年5月最高月增速48.5%下降到今年2月最低月增速-18.1%,增速大幅下降导致货币被动发行的增速大降,进而导致社会资金紧张。第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贷款结构性调控,导致房地产等行业难以贷款,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他们通过理财、信托产品和影子银行等方式融资,全面推高了市场利率。第三,理财产品利率高企,导致大量银行资金搬家,进入理财市场。
银行资金紧张和存款利率上升,导致银行资金成本高企,加上房价本身就处于高位,导致银行为自身风险和收益计只有先行停掉8折优惠房贷。现在大银行有基准贷款利率下的房贷,但据说基本贷不到。中小银行房贷都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到20%,却也不好贷款。
正是这两个因素,导致需求全面萎缩,进而促使地产商资金链绷紧。前期,很多房地产基金、信托和理财产品基本上进入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并且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贷款利率。只是他们绝没有想到,正是由于在前期的行为使得资金在收紧时更难获取,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次房价在高位开始调整,并没有伴随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也没有抑制房价的政策(去年2月出台对二手房转让征收20%的增值税后,只是逼迫二手房需求进入一手房市场,引发了刚需井喷)。现在需求增速为负,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放开限购的政策,央行副行长要求银行对刚需房贷网开一面,表明不仅没有抑制政策,反而只有扶持政策。
可房价由需求决定,需求由贷款决定。一个利率市场化政策,就让房地产需求增速大幅下降了87%。因此,本次房价见顶,是银行在利率高企和房价过热的情况下一种自我保护的选择。那么,只有当房价跌到一定程度以后,在银行认为房地产没有风险而敢于贷款时,贷款才会被有效放大。而在目前,央行的发声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但收效甚微。
此外,房价虚高也是导致本轮房价见顶的一个原因。由于不依靠贷款而能购房的人群数量极小,因此刚需必然依靠贷款,而贷款必须远离风险且有钱可赚。正是这个古老的商业法则成为导致这次房价见顶的一个重要因素。
汇率走弱使得经济失衡
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在于要寻找到两个平衡点:调整结构和保持适当经济增速的平衡,出口与房地产的平衡。为了保持经济增速,央行必须同时保出口增长和房地产,可是这两者不能兼得。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弱的背景下,两个平衡点很难同时达成目标。
中国要保持适当的就业,就必须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要保持7%以上的增速,就必须保持适当的出口增速,保持外汇储备增长;可是要保持出口增速和外汇储备增长,就必须降低汇率,这极有可能构成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汇率长期升值的势头已经扭转了,接下去将是汇率中长期贬值的势头来临。这极易诱发热钱流出,很可能将引发中国外汇储备的转向。
外汇储备的转向,将引发三个不利因素:第一,货币总量下降,贷款更加紧张。美元强制结汇,美元流出时,必然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中国必然少发行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与对应银行贷款量的比例是1:5,即如果少发行1000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大致要少贷款5000亿元,这对银行的资金压力会很大。第二,人民币贬值,必然引发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这容易诱发通胀。通胀必然诱发货币收缩。第三,货币总量收缩和通胀,加上为了吸引外汇储备,容易引发央行调升利率。而这个终将对房地产构成重大的打击。
因此,地方政府支持房地产,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支持刚需房贷,都不可能扭转大势。一旦政策的作用发挥完毕,市场就会陷入成交大幅下滑的情况。也许这个时间点就在2015年春天,那时房价将出现较大幅度的跳水。
此外,美元指数将在今年再度进入上升周期。如果美元指数上升,有可能加速人民币的贬值。不过,人民币贬值对热钱的影响还没有显现。
经济持续性难题
中国经济有七个不可持续。第一是出口高增长不可持续。中国出口高速增长了20多年,已是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出口增长的潜力基本已经耗尽。这是典型的指数型增长。出口增幅下滑近三分之二,这还是在欧美股指大涨的背景下。一旦欧美股指进入中期调整,中国出口只会陡降。
出口高增长之所以不可持续,原因就在于它受美国政府和国会影响。他们的手段就是推高人民币汇率。
第二,房价高增长之不可持续。1998年以来,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增长了10倍有余,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指数型增长。居民收入跟住房总价差距拉大到了极限。这个指数型增长,一定不可持续。
第三,房地产销售收入高增长不可持续。2013年,全国房地产销售收入81428亿元,占到GDP的14.31%。增长已经持续16年了,是典型的指数型增长。现在看来,很显然是不可持续。
第四,房地产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当房地产销售总额高增长不可持续时,房地产投资高增长将成为无源之水,也就自然不可持续。而前16年的房地产投资,也是指数型增长。
第五,财政收入高增长不可持续。2013年,中国财政收入11.9万亿元,也是连续20余年的高增长,也是典型的指数型增长。出口、消费、房地产投资都不可能持续高增长,它也就不可能持续高增长了。
第六,地方卖地收入高增长不可持续。土地出让金从1997年的68亿元,到2013年的41250亿元,增幅之巨,令人难以置信。
第七,投资高增长之不可持续。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高增长不可持续,导致投资高增长之不可持续。按照政策,项目投资必须有35%的自有资本金,其他65%可以为负债。当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高增长难以为继时,投资资本金自然就难以到位。还有,PPI连续26个月为负,表明需求严重不足,此时再加大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按照指数型增长的规律,当指数长期增长下去,一定会出现指数爆炸。这将导致指数型增长难以为继,表现为要么转为低速增长,要么出现指数坍塌。而现在,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已有指数坍塌迹象,房地产销售收入增速也是如此。下一个将会出现的,就是土地出让金增速的坍塌。这些指数的坍塌,会否把其他方面带入坍塌?而且当人民币汇率逆转,特别是一旦出现美元快速外流的现象时,房地产价格就极容易出现指数的坍塌。那时就很容易引发市场的大动荡。
房价一旦调整,将是所有的城市都会进入调整之中,没有例外。只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而已。而且这个调整,应该是对前20余年房地产高速增长后的总调整,因此它的调整时间和空间将会比较大。总体来说,调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低位,将是很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