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周艾琳
资本账户开放应加速推进、四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无所畏惧”,这种论调是在A股巨震、人民币(6.3735, 0.0000, 0.00%)贬值前的固有思维。然而,此后各界的考量因市场变化发生了逆转。面对变化,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开放前景?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期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微博]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黄益平[微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央行积累了这么多外汇储备就是为了在‘雨天’使用,不使用的外汇储备只有威慑作用而已。因此,央行的维稳行动是正常的。”中国8月末外汇储备下降幅度创下历史峰值,环比减少900亿美元,曾一度引发各界担忧。
在他看来,“央行持续5年、10年干预外汇,会导致外汇储备耗尽”的假设并不成立,因为长期干预汇市不符合央行此轮中间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即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黄益平仍认为,当前或是审慎开放资本账户的好时机。因为繁荣期间开放会引发大量资本流入,风险也会悄然增加,“如资本市场泡沫、投资配置资金不当,实际上是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相反,在资本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当局的适度开放会更谨慎,也更利于风险防范。”
“外汇储备枯竭论”不靠谱
第一财经日报:人民币在8月11日“一次性”贬值,加剧了各界对其大幅贬值的恐慌。但近期,这一恐慌已经有所缓解,你认为人民币汇率是否接近均衡汇率,又该如何界定均衡区间?
黄益平:我认为均衡汇率和短期汇率波动是两个概念,均衡汇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过去也有很多人计算得出的数字存在差别。有的根据经济结构决定,有的根据项目顺差,还有的是根据资本流动来计算。第一,这一数字本身有很大差别;第二,即便算出均衡汇率,仍存不少短期因素——风险因素、资本流动以及经济增长的态势,所以很难用长期的概念推算短期汇率。
我认为,根据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常项目顺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来看,2007年至今,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明显收缩,由此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可能比较接近均衡汇率。
日报:近期,中国汇市成交量创下新高,市场认为这是央行为了维稳人民币汇率而抛售外汇储备进行干预。此外,中国8月末外汇储备下降幅度创下历史峰值,较上月减少900亿美元。你如何评价相关舆论中的“外汇储备枯竭论”?
黄益平:我不同意这一说法。一个国家究竟需要多少外汇储备?这几乎无法测算,且各国不尽相同。过去各界认为中国拥有四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根本无需担忧,但如今出于维稳汇市的因素,各界也开始担忧如果每年减少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几个月以后就可能耗尽。
但他们忽略的是,积累了这么多外汇储备的目的就是要在经济体系不稳定、经济调整过度的时候用来调整。外汇储备就是为了在“雨天”使用的,不用的外汇储备只是有威慑作用而已。因此,央行的维稳行动是正常的。
此外,我认为有人提出“央行持续5年、10年干预外汇,会导致外汇储备耗尽”的假设并不成立,持续多年干预汇市不符合央行此轮人民币中间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即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现在的适度干预是担心汇率本身的波动幅度过大,但最终目的是让市场供求能对汇率形成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尽管人民币在短期有贬值的压力,但中长期来说人民币仍存在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