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陆家嘴(16.640, -0.14, -0.83%)论坛(2018)交通银行(6.010, 0.04, 0.67%)创立110周年专场”于6月15日在上海举行,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5.700, 0.08, 1.42%)原董事长姜建清出席并演讲。
姜建清指出,国有银行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型商业银行需要持续推动经营转型和完善公司治理。股改上市并不是国有银行改革的终点,它只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新起点。
他还提出中国银行(3.750, 0.02, 0.54%)改革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中国银行发展和治理需要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二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变革,未来数字技术对金融业的重构将超过想象;三是清醒认识银行业内生的脆弱性,坚定不移抓好风险管理。
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感谢主持人!
今年是交通银行成立110周年,标志着中国金融业走过了百年不平凡的道路。今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银行业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改革历程,实现了脱胎换股的巨大变化。
回顾历史我们充满自豪。一国的金融发展离不开母国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国家强才能经济强,经济强才能金融强。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银行之一。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怎会有强盛的银行。一战前的1913年,交通银行总资产折合813万英镑(8.13百万英镑),实收股本约77万英镑,纯益约6万英镑。交通银行的总资产为当年全球20大银行平均资产的11.3%,为其中最小银行的总资产的18.4%。当时另一家大型银行-中国银行的上述两项占比分别为4.4%和7.2%。回顾百年沧桑变迁,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使今日中国银行业能登顶世界银行业的顶峰。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起步于1979年。改革的逻辑起点是“财政与金融”的分离,国有银行替代财政成为国民经济改革发展融资的主渠道。与中国经济改革一样,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路径选择也是“摸石头过河”的过程,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仿效。四十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步。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相继从计划经济下“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系中破茧而出,股份制银行的创立、多种金融机构的形成、金融对外开放的推进,为整个银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竞争动力。
从宏观层面上,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剥离政策性银行业务、消除地方政府干预、理顺金融财政关系、完善货币金融调控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微观层面上,银行确立市场导向、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约束、改革人事制度、剥离不良资产、注入资本等改革,改变了“银行”与“企业”双重软约束,推动国有银行逐步走上市场化、商业化道路。世纪之初开始的银行股份制改革,更是一场“输不起”的世纪决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历经艰难,在2010年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全部重组改制上市。
特别一提的是交通银行,它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先行者,是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的国有控股银行、第一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型商业银行和第一家在境外公开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交通银行在内的中国大型银行,在股改后改善公司治理,实现经营转型,持续保持了优良的经营业绩,进入国际领先银行行列。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是是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特色篇章,是值得国人铭记的精彩历史,是载入世界金融改革的成功典范。
国有银行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型商业银行需要持续推动经营转型和完善公司治理。股改上市并不是国有银行改革的终点,它只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新起点。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身处于全球经济金融急速变化的时代,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科技周期三期叠加的压力,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任重而道远。
一是中国银行发展和治理需要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
中国商业银行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后迈入了新时代。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亦面对着许多新困难和新挑战。银行传统业务正在失去规模快速扩张的环境,继续走总量扩张型的发展道路受资本、风险和杠杆率的约束已经难以为继。加快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率相统筹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必然。当前全球金融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的使命所在。
围绕客户需求变化,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服务是银行业的本源。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金融业国际化、综合化、数据化发展的大趋势。要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应用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顺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趋势,加快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大型商业银行不仅具有商业化的货币经营者的共性,还有着国有资本控股的特殊性。要完善现代银行公司治理,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三会一层”公司架构作用,处理好激励和约束的辩证关系。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探索适合未来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道路和现代公司治理模式是中国银行业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变革,未来数字技术对金融业的重构将超过想象。银行业要从经营理念、模式到架构进行重塑,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入融合。当前银行业和金融科技企业均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银行业加大科技投资,对金融科技发展更加敏锐;金融科技企业掌握银行业务,对金融风险控制更加重视。两者互相学习,竞争和合作现象交替出现,要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优势,关键在于数字化变革。金融科技虽然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没有改变交易的对象,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功能。
金融竞争优势不在于昂贵的硬件设备、复杂的算法模型和天量的数据信息,不在于机构网点的众多或资产实力的强大,而在于品牌(信任)、客户(流量和规模)、管理(风控)和信息(数据基础)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能提供效率最高、质量最优、成本最低的金融服务,并能实质控制风险的金融服务企业才是最后的成功者。
未来的优秀银行是大数据机构,是数据分析、数据解读的优秀机构,会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获取价值。数字化银行会从数据、平台、金融三方面入手,在数据方面,构建海量数据(35.940, -1.60, -4.26%)仓库,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积累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数据,实现内外各类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和应用,从支付、融资中介向信息中介服务转型。在平台方面,建设统一的数据基础平台、集约化的运营和交易平台、全面的风险管理平台,成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商,利用大数据处理和数学建模分析,发现市场潜在的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方面,主动融入科技金融变局,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力,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延伸服务范围,开发网络数据流、商品流和资金流平台,有效提高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促进金融体系运作效率的提升。使金融机构整个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依赖经验向依据数据转变。解决银行经营的效率、安全和成本痛点。提升和扩容对中小企业和长尾客户提供普惠金融的能力。同时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和控制好金融科技风险。
三是清醒认识银行业内生的脆弱性,坚定不移抓好风险管理。
金融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社会经济发展得益于银行,危机亦源于此。所有的金融史都是一部风险史,风险如同影子一样与银行家随影而行。银行风险的产生,或源于社会经济、金融环境和企业经营的恶化,或源于银行的内部风险偏好、决策和管理的失误。
在我们经历的银行历史中,多半时间在与不良资产做斗争,教训刻骨铭心。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不仅在于解决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更重要使银行认识到风险管理是银行生命线这一重要法则。把住风险是优秀银行家的底线,稳健经营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不二法门。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一点不亚于过去的四十年。金融风险呈现出新旧交融、复杂交织的特征,杠杆率过高、脱实向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过热、违规创新、金融乱象等问题交织暴露,面对更为艰难和复杂的防范化解风险任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又一次遇到大考,必须进一步把握住金融风险新趋势,从业务、技术、产品、管理等多个维度关注风险和潜在威胁,调整和创新风险管理的理念、制度、方法与工具。在经济转型、动力转换的过程中,要敬畏市场规律和金融法则,及时识别和化解各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成为稳定中国金融行业的“定海神针”,以跑“马拉松”的精神,保证中国金融业始终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