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向好
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公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比上年同月加快13.8个百分点,创下2007年6月以来新高,比10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为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1-11月份,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初步计算,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1.46%。11月重工业同比增长22.2%。创下2004年2月以来新高。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8634亿元,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加快5.3个百分点,比1-10月回落1.0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已连续8个月保持在30%以上,为2003年10月以来首见。同时,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7.8%,增速创下年内新高,已连续10个月保持加速增长态势。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9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年同月回落5.0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扣除通胀因素,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5.2%,为2009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16%。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33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与1-10月份持平。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上年同月为上涨2.4%),为2009年1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9%(上年同期为上涨6.3%),比1-10月降幅缩小0.2个百分点。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上年同月为上涨2.0%),降幅比上月缩小3.7个百分点,降幅为2008年12月以来新低,已经连续第4个月收窄;1-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0%(上年同期为上涨7.6%),降幅比1-10月缩小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当天表示,11月CPI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蔬菜和粮食季节性变化。他指出,从目前来看,通胀压力并不存在。目前价格总体上依然是低位运行,缓慢回升。在经济复苏阶段,价格温和上涨对于促进就业、经济增长都很有利,价格上行表示总需求回暖,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从而带动居民收入提升,增加消费,这又进一步带动需求回升,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盛来运同时指出,中国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食品占消费支出的33%,而美国只有6%,而发达国家服务型消费占比较中国高出很多。中国消费结构调整的空间也很大。
M2增速连续四个月剧新高点
央行12月11日发布2009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09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9.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23个百分点。Wind资讯统计,M2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并且连续第4个月刷新1995年12月以来新高。当月本外币贷款增加407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948亿元,外汇贷款增加166亿美元。1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2.16万亿元,同比增长34.74%;1-11月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10.12万亿元,同比多增5.86万亿元;当月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407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0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40个百分点。1-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948亿元。当月本外币存款增加591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增加5824亿元,外汇存款增加13亿美元。1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0.67万亿元,同比增长27.55%;1-11月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2.71万亿元,同比多增5.24万亿元;当月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591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27万亿元,同比增长28.19%,增幅比上年末高8.4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4个百分点。1-11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2.63万亿元,同比多增5.32万亿元。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5824亿元。
进出口总值一年来首度实现增长
海关总署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进出口总值为2082.14亿美元,同比增9.8%,为2008年11月以来首次转正;前11月份进出口总值累计为19640.03亿美元,同比下降17.5%,降幅小于10月份的19.86%,为今年以来最低。11月份出口总值为1136.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降幅低于10月份的13.83%,为2008年11月出口同比萎缩以来最小跌幅;前11月出口总值累计为10709.81亿美元,同比下降18.8%,降幅低于10月份的20.53%,为连续第3个月下降。
11月份进口总值为945.60亿美元,同比升26.7%,增幅为2008年11月以来首度转正,且创下2008年7月以来新高;前11月进口总值累计为8930.22亿美元,同比下降15.8%,降幅低于10月的19.04%,降幅也是连续第10个月缩小。11月贸易顺差为190.93亿美元,低于10月份的239.87亿美元;前11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779.6亿美元。
11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33%
财政部12月11日发布2009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029.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236.9亿元,增长32.6%。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34.66亿元,同比增长34%;地方本级收入2294.64亿元,同比增长31%。本月收入增长较快,除经济企稳回升带动相关税收增长外,主要是受去年11月收入下降、基数较低,今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消费税增加较多等因素的影响。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33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24.89亿元,增长9.2%,完成预算的95.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4064.89亿元,同比增长6.7%,完成预算的95%;地方本级收入29328.21亿元,同比增长12.1%,完成预算的96.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5687.26亿元,同比增长7.1%;非税收入7705.84亿元,同比增长27%。主要收入项目: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0.3%,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86.7%(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同比增长16.8%,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6%,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5.3%,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2.1%,关税同比下降21.5%,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52.6%,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11.7%,外贸出口退税同比增长9.8%(相应减少财政收入)。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呈逐步回升态势。1-4月,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很多的影响,收入大幅下降。5月份以来收入逐步回升,特别是8月份以后因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收入增长明显加快。11月份,全国财政支出6349.9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95.9亿元,增长20.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06.06亿元,同比增长32.3%;地方本级支出5043.87亿元,同比增长18.2%。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10.63亿元,增长22.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财政支出37331.39亿元(含用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1907.57亿元,同比增加2173.87亿元,增长22.3%;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5423.82亿元,同比增加6095.14亿元,增长31.5%。地方财政用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地方本级收入安排的地方本级支出44328.4亿元,同比增长22.8%。(中央本级支出加上地方本级支出即为全国财政支出)。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加1306.86亿元,增长72.4%(主要是成品油税费改革后消费税增收相应安排的公路养护等支出增加较多);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加1470.56亿元,增长44.9%;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加319.66亿元,增长38.5%;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加438.25亿元,增长30.3%;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540.05亿元,增长26.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加709.09亿元,增长23.7%;教育支出同比增加1211.38亿元,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加713.16亿元,增长12.7%。
新协议草案出炉哥本哈根会议进入关键期
综合媒体报道,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一阶段会议于12月12日结束,根据日程安排,13日大会休会一天,14日继续举行。从上周末开始,各国部长以及领导人相继到会,将展开进一步磋商。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1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2月11日,本次大会气候谈判的两个工作组,也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以及《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分别提出了两份案文。提交案文标志着本次大会的有关谈判已进入关键期。因为就案文来说,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磋商。两个工作组需要在16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分别作出报告。而在此之前,两个工作组必须加紧工作,就不同意见和要求与各国及有关各方进行大量密集磋商。苏伟表示,这几天,各国部长已陆续到达哥本哈根大会现场,他们的到来对各国谈判代表也是个"督促"。同时部长们也会就一些难题进行广泛磋商,力求各方在本次会议后期的领导人会议前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另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前段时间讨论中,压倒多数的国家希望保持双轨谈判制度,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
所谓双轨制是指:一方面,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履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就2012年以后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承诺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指美国)则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就长期的、更广泛的减排行动进行谈判。但一些发达国家试图将双轨制谈判合并,以逃脱《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据《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两份案文最新版本显示,与以往的200多页相比,《京都议定书》(KP)草案已被削减到27页,长期合作行动计划(LCA)草案被削减至6页左右。
在KP草案中,"附件一国家"(即被列在气候公约"附件一"中的各工业化国家)需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在"2013-2018年或是2013-2020年期间,整体减排30%-45%",其中最高值45%比之前所呼吁的40%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在LCA草案中,对于限制升温问题,采纳了"1.5℃"或"2℃"两个目标。在全球共同的减排目标上,在1990年基础上,到2050年,全球共同减排目标则列出了50%、85%和95%三个目标。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在1990年基础上,到2050年,减排75%-85%,最少80%~95%或超过95%。令发展中国家失望的是,在草案中对于长期资金目标,写着"等待解释"。在短期快速资金方面,草案上也是以两个"XX"来代替。国际乐施会高级气候顾问希尔表示:"在这些建议里面留下了巨大的空洞,特别是在长期融资计划方面,气候变化资金对于真正能达成协议是十分重要的。""这份草案的核心并没有保证哥本哈根会议能够开始切实行动。"希尔表示,需要一个新的法律协议,而不是更多的故意推延。
.湘.财.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