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企业外汇避险与大妈买菜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1/21 17:03:00
 编者按:外汇避险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但随着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必将获得成长和壮大。以韩国为例,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缺乏风险管理机制的众多韩国企业深陷其中,韩国人痛定思痛,由政府主导,衍生品避险市场迅速发展。在2003年,韩国的金融衍生品合约总数达到1,405,786,455份,成为亚洲衍生品市场的领军力量。

  李坡认为利益归属是企业避险的头等大事。2009年上市公司的数起避险诉讼,与中国企业缺乏警惕之心有关,以下是李坡先生的文章。

  笔者在从事外汇避险之后,曾经接触多家企业的总裁和财务总监。近来陪老妈买菜的周末生活,令我想起担任外汇避险顾问的工作,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过往一年里,但凡媒体说到企业避险与衍生工具的话题,多是负面--投行在玩出老千的骗人游戏;顾问们俨然是一副大反派的嘴脸,西装革履,道貌岸然,但却心思不正,大奸若忠,和《蜗居》里的第一秘书宋思明有得一拼。

  复杂的理论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福音,几百页的方程式反成了蛊惑人心的迷魂散。海升果汁和摩根士丹利在西安打上了官司,澳元累积式期权把红色家族的荣智健拉下马,深南电和高盛开始撕破脸皮。避险的圈子里,有时也会狼籍顿生,一地鸡毛。

  无论是外汇避险还是交易投资,以我过往的经验看来,常识比数学模型重要。我觉得外汇避险,其实和到市场买菜的原理差不了太远。可能外汇的话题有些远,但我举个下岗大姐炒股票的例子--一些读者可能觉得,在电视上讲固定股息收益率模型的股评师未必有真功夫。他们炒起股票来,反让叽叽喳喳、只懂K线图和成交量的大姐们比下去了。

  以下我列举一些菜市场的例子,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进一步的讨论:

  营销目的

  老妈知道菜贩们一心想赚钱,有些小商贩会在秤上做手脚。投资银行也和菜贩一样,有着挣钱的最朴素想法,也可能会隐藏一些产品的高风险。

  赚钱不是坏事,大家没有利益冲突时,大多数人都有着淳朴的本心,给你中肯的意见。但是当避险顾问们的待遇和买给企业的风险管理产品数量挂上钩时,他们不会真正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完成当年的任务指标而推荐不适当的方案。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是中国古代镖局的道义规矩,在地球的另一面,美国IBM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也悟出了这个理,提出"顾客至上"的黄金原则。时代不断变迁,地球上出现了拿钱不办事的官僚、把有毒的CDS产品大肆推销的营销经理,心术盛行,道德反而缺失。这个年头,在选择避险顾问前,先得仔细查考一番,别轻信。

  理论与实践

  熟读植物病毒载体原理和异源DNA重组的农学博士不一定挑到又好吃又便宜的沙瓤西瓜,更不见得能和菜贩们在讨价还价里占得上风。投资银行那些光鲜的博士们在风险管理的功夫们怎么样,也不好说。构建定价模型需要一系列假设--要存在无成本的套利机会,还有无摩擦的市场。至于汇率的预测,和预测你五年后的结婚纪念日那天的天气一样,有着不小的难度。求解随机微分方程的速度,和外汇风险管理的真实能力,并不存在"线性的关联度"。

  形象包装

  这个我们用汽车市场打比方。想象你和笔者去车展里看MM,火辣女郎的修长大腿和明眸善睐显然跟汽车的性能没有关系,推销经理的行头也与汽车的优劣沾不上边。我们完全没必要对投行"西装革履、欧美的高学位、还有不假思索的英语等塑造的精英形象" 和风险管理的效果扯上关系。

  次贷危机已经让我们学会怀疑华尔街的一切,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颁给了向阿富汗增兵的奥巴马,欧盟的绅士们最激烈地谴责中国的不仁之举--处死携带4030克海洛因的英国毒贩阿克毛,全然忘记了大清国在鸦片的烟雾缭绕里衰败……这些都让我们怀疑西方绅士的德性。我们得回到中国的明代,和刘伯温去菜市场里卖番柑桔,明白老先生写文章时的苍凉心情: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酉农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第三方独立顾问

  桔子的外表往往是很多人看重的首要原因。光从外表看,很难知道桔子是否好吃。老实说,光靠眼神判断桔子甜不甜,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每个摊位上都写着"真甜"!最好的方法,是把桔子拿起来,剥开一瓣,尝它一口。

  真正明白避险产品的好与坏,亲身体会也有必要。你可以在一笔小业务上先尝试一下避险产品的好坏。

  现实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外汇风险还在蹒跚学步。即便是能够提供人民币掉期的中资银行,虽然也属于避险圈里的职业选手,也要在日益复杂的衍生工具上饿补专业知识。在大陆,关于衍生工具的课程寥寥无几,但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已经在做出尝试。2010年,前者将推出《衍生工具》课程。一些在海外工作的华人专家成为最早的翻译力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00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