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接二连三地发生系列摩擦,如美国提高征收中国钢管等产品关税、谷歌黑客风波、对台军售案、奥巴马会见***等,中美关系不仅成为两国舆论关注的焦点,甚至也引发关联第三方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及欧洲等广泛关注。人们普遍担心,奥巴马的对华战略是否由此发生逆转,进而转入疏远中国?中美关系大局会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其实,这些担心虽然有其道理,但无论从中美关系30多年来历史发展的规律看,还是从中美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程度提升的现实看,中美近期诸多摩擦都只能算周期性的走低,或者正常的双边博弈,并不会导致中美关系未来大势的本质变化。
美国的对台军售行为,无疑属于挑战中国核心国家利益之举,军售数额也创下近年来新高,但售武规格并未突破中国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线,且此举仍是自饱受大陆抨击的《与台湾关系法》通过30多年来的例行举措,是中国常反、美国常做的“老毛病”。
与此类似,奥巴马会见***虽然是一意孤行,但有几个看点需要注意:一是推迟会见时间,去年10月***窜访华盛顿时奥巴马并未见面,美国媒体称其为1991年以来第一个***到访却不见面的总统;二是选择中国农历春节长假期间会见;三是闭门会见,拒绝采访摄像等,仅发布一张照片。可见奥巴马当局还是小心谨慎,非常顾忌中国的反应。中国对此行为的反应,应该说也是正常和例行的,并未过火甚至上纲上线,如仍旧允许美国军舰访港等就是例子。
至于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举措,应该看作是外汇储备战略调整的正常举措,也是应对金融风险的惯常技术手段,不过在此敏感背景下,也间接起到了向美国传达警讯的作用。去年12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342亿美元,是继11月份减持93亿美元美国国债后,中国政府连续第二个月进行减持操作。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仍是策略性、阶段性的技术举措,也是中国外汇资产多样化运作战略的正常作为,但此举仍足以引起美国国内有关方面警觉。将这一行为作为警示手段操作是可行的,但作为战略性的制衡杠杆则不可取,因为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是“杀人三千自损八百”甚或是双输局面。
当然,美国在提振国内经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甚至是阿富汗问题等多方面均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奉行多边主义和合作外交的奥巴马不可能在此背景下重拾疏远中国的纯粹冷战策略。奥巴马出于国内政治的迫切需要,也出于阻遏衰落趋势、维护霸主形象需要,频频向中国显示强硬,中国多数舆论无疑是能看出其动机和影响的,因而在予以批评的同时,也克制了批评的声调和范围。《旧金山纪事报》也撰文指责奥巴马在最需要中国之时,臭招尽出,不符合外交规则。美国媒体的评价实际上是在提醒敲打奥巴马:疏远中国的策略无疑是错误的。
奥巴马提出的“软实力外交”、“合作外交”以及多边主义倾向都充分显示,奥巴马与其前任显然是有所不同的,但这种不同是美国霸权地位趋于衰落、独霸全球日渐力不从心这一客观现实的必然反映。从这一外交指导思想出发,奥巴马的对华战略是期望值很高、战略性不足、执行力很差,上任第一年对华善意较多,随即出现系列摩擦都是其外在表现。
近期中美摩擦的诸多事件,如果放在一起看,似乎中美关系已经是黑云压城,部分中国网民对美民族主义情绪也由此有抬升之势,缘由固然可以理解,但具体分析就可以看出:对台军售、会见***均是以往举措的延续,贸易摩擦和言论自由争论也不是新鲜话题,双方都是有备而来,所以彼此都有足够底气和信心去进行有限度、有节制也是有节奏的博弈和对抗,因为双方都深知这种“斗而不破”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改观,中美竞合关系的大势也不会由此逆转。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经过上述诸多摩擦,中美关系中的负面因素几乎悉数显露,除了人民币汇率问题尚有余勇可沽外,奥巴马对华强硬牌无疑已经是强弩之末,无论中期选举结果如何,其对华政策很快将再度进入柔软周期。由是观之,中美天空中云开日出之时也势必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