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从清朝到苏维埃,中国银元发展史,一文盘点!

1楼
cjiyou 发表于:2024/7/10 18:01:00
点这加入👉 赵涌在线 2024年07月10日 17:44

老银元(机制银币)在中国近现代社会曾经流通和使用了一百多年,其中涵盖了本国制造的各种银元及数十种外国银元,其流通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晚清时期的机制银币




清代中晚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银币开始大量流入中国。由于西方银币形式划一,使用方便,因此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用外国银币套购中国白银的现象,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这种局面下,清政府决定顺应时势,自铸机制银币。

晚清的机械自铸银币始于吉林。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在吉林机器官局铸造厂诞生,全套共五枚,面额分别为一钱、三钱、半两、七钱和一两,但未获行用。

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加之铸造后未及盛行即被废止,所以传世稀罕,弥足珍贵。  

▲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厂平柒钱银币
中国大规模正式开始机制银币于广东。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清政府批准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这种银币因为铸有蟠龙,俗称“龙洋”。周围饰以汉、满两种文字,印有“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字样。因以库平七钱三分为率,并将英文铸于正面,以便与外国银币进行交易,故亦称“七三反版”。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七三反版”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七三反版”停止铸造,改铸库平七钱二分。此种银币因仍用旧范,只改纪重,故称“七二反版”。“七二反版”银币试铸后,因将英文置于银币正面的中国年号之内,被清政府以与体制不合为由禁止发行。

“七二反版”银币停铸后,广东钱局造币厂根据户部钦准体制,将正面纪省名、币重的英文移于背面,背面的汉文移于正面。光绪十六年,正式广为鼓铸这种第三版,即普通版的“光绪元宝”银币。此种银币被称为“广东龙洋”,直径39.40毫米,重26.6-27.2克,成色90%。因为成色良好,人们乐于使用,后来又鼓铸银辅币数种,开始广泛流通。

▲光绪元宝

于是各省均照样仿铸,行用范围极广。据现存实物及有关著录看,当时币制并不统一,其重量、名称亦不一致。此后各省群起效尤,竞相设厂鼓铸,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广,即已迅速在全国展开。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有天津、广东、湖北、北洋、江南、新疆、安徽、湖南、奉天、吉林、黑龙江、福建、云南、台湾等十余个省区设厂铸币。由于各省各自为政、钱法混乱,银币成色重量不一,且以省名,互相抵制,流通不畅。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处,其余造币厂全部裁撤,遭到地方势力强烈反对。同年,在北京筹办“京局”(即中央造币厂),拟铸“庚子京局制造光绪元宝银币”,次年就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建天津户部造币总厂,欲铸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通行天下,以求统一货币铸行权,未果。后曾酌留江南、北洋、湖北、广东四处分厂,并令各省造币厂停止扩充,统一更名为某省户部造币分厂,所用币模均由总厂提供,亦不能如愿。
▲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二钱银币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湖北省造币厂铸造大清壹两银币,因流通不广而告停铸。光绪三十一年,成都造币厂仿效印度卢比,铸造光绪皇帝像,三钱二分为主币,一钱六分及八分为辅币,亦仅用于西康地方,这是我国官铸币中首次铸有帝王头像的银币。


▲光绪像四川卢比有领直花版1卢比、1/2卢比、1/4卢比银币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天津户部造币总厂试铸银币,当时因七钱二分与一两二种本位问题未解决,故所铸之银币,种类繁多。清廷内部围绕银元以“两”为单位抑或以“元”为单位展开激烈争斗,坚持“两”单位者依托慈禧太后为首之后党,赞同“元”单位者以拥护光绪大帝变法维新为号召,如是,“元、两之争”逐成封建保守势力与维新变法势力间权力斗争之一方面,两派针锋相对,论争俞演俞烈。

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设立币制调查局,二年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正式规定银币为本位币,以“元”为单位。规定“中国国币单位”着即定名曰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元币,重库平二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钢币为辅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价,不得任意低昴。

宣统三年五月,由户部天津造币总厂开铸“大清银币”。直径39毫米,重26.56克,成色90%。





▲大清银币
《银行周报》认为: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在广东开铸银元,到1913年底全国共铸银元约2.2亿元,小洋约铸2.3亿元。彭信威先生认为:清末货币总量(包括中外银元、银锭、银角、铜币、纸币等)为20.97亿银元,“全国人口若以四亿计,每人约占五元二角四分”。

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机制银币




***元年公元1912年,天津造币总厂先后铸造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黎元洪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共和纪念币。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




▲黎元洪开国纪念币




▲袁世凯共和纪念币


四川造币厂则开铸大汉银币,到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停铸。1914年2月,民国政府公布“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侧”。以求整顿并统一银币铸行,将造币局厂加以裁并,仅留天津总厂、奉天、南京、武昌、长沙、成都、广州、云南等八厂及重庆、长沙二局。规定以壹元银圆为本位币,分壹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等币值。

是年十二月,财政部天先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 “袁头币”,计有壹圆、中圆、贰角、壹角、五分共五等币值。至1918年时,新币已在除甘肃、广西、云南、湖南、新疆、西藏、黑龙江之外的各省区流通。而且信誉很好,颇受欢迎。“袁大头”铸额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初期十余年间,各地所铸达14亿元之巨。

▲袁大头

1913年至1916年,银元共铸1.8亿元,1916年至1917年,银元共铸约1.5亿元,小洋约铸0.8亿元。

另有资料认为:在1915年初开铸新币时,时人调查应改铸的旧币数额为:银元2亿枚,五角银币3千万枚,二角12亿枚,一角2亿枚。则当时旧币的铸造数量约为2.75亿元。
《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统计,铸造数目11亿元,销毁数目6千万元。据此则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约为10.7亿元。
另据《北洋政府时期历年铸造银元数目表》则为:铸造数目17亿元。此数大概含旧币改铸数。故数目偏多。
北洋政府注重一元银币的铸造和统一,并在各地方造币厂铸造一元主币方面控制较严,当孙像和袁像银币在全国流通开来后,其成色和样式为全国各地普遍接受,因而地方军阀控制地方造币厂后,铸造一元银币已无利可图,或铸出后无法行使。因而各地普遍将视线转向政府控制并不严密的银辅币,一是北洋政府1918年才开始做出以新银辅币统一银角的努力,二是这种努力很快大败,因而滥铸劣质银角成为各地生财之路。其种类之多,让人瞠目结舌,而且最终在东北和两广一度形成了以二角银币为主的小洋流通区,并在此区域内形成主币,一元银币反对银角有行市。

据《财政年鉴》统计,历年各造币厂铸造的辅币折合新银辅币1角为1464万枚,约0.14亿元。实际上,如加上地方军阀及各种私铸,当不下0.2亿元,甚至更多。


三、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机制银币

1927年北伐胜利,改铸一面为孙中山、一面为帆船的银币,从此外国银币逐渐被淘汰,“袁头像银币”和“孙头像银币”广为流通。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推行法币后,才禁止银币流通。

1927年,北伐战争胜局已定,国民党政府复都南京。政府停铸“袁头币”,改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先生像开国纪念币旧模,略改英文币铭,俗称“小头”,交杭州造币厂试铸,由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暂为替代。后国内政令渐趋统一,各省造币厂陆续停办,银币滥铸现象获得一定程度控制,财政部开始于上海筹建中央造币厂,着手拟定新版银本位币设计方案,委托奥地利、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五国代刻孙像民国十八年(1929年)帆船图案银币币模。

1930年——1935年,先后对湖南、北平、青海、甘肃、陕西、广东、广西等省实行货币管制政策。

▲船洋

在银元渐成近代中国本位货币之同时,治用数百年之银两制度影响依然存在。自清末至民国前期,中国国际收支,如关税、盐税、偿付外责本息等,因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束缚,仍按银两折合,上海、汉口、天津等地仍然使用银两制度,国内大宗商业往来交易等亦以银两计算,从而形成两、元并用之双重币制。十九世纪末,西方各国先后改行金本位币制。1926年印度完全放弃银本位币制,中国逐成为全球唯一以银为币的国家,各国藏银大量涌入,严重干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秩序。清末以来,中国仅在因偿还国际债务而用白银折合金镑方面,即已蒙受巨额“镑亏”损失,民国前期由于“镑亏”所致额外损失竟达一千万规元以上。

1933年至1944年间,美国为操纵国际白银市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争夺对使用银本位币制国家之货币控制权,减轻银价下跌对国内银矿之压力等,实行包括“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在内的一系白银管理政策,采取禁止白银出口及将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令世界银价暴涨,中国首当其冲,白银大量外流,令1934年7月至10月中旬,白银流出即达2亿元以上,“工商凋敝,百业不振,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不采有效措施,则国内现银存底,必有外流罄尽之虞。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在上年颁布“白银出口增税实施令”之后,决定“自本月4日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钞券为国家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至此旧有银本位制度被不兑现纸币流通制度所替代。白银在法律上已不再作为流通货币,银币、厂条、生银、银锭、银块、及其它银类开始退出中国货币流通领域。

《银行周报》1931年估计:中国铸造银币总数16亿元,外币在中国流通之估计数8千万元,中国流通银币总数17亿元。

《中央银行月报》的1890—1932年鼓铸银币统计为各省造币厂铸造总额为17亿元。


张公权说:“根据财政部估计,一九一八年共有银元二亿五千万元,流通在全国。十五年以后,这个数目几乎增加了六倍。一九三三年三月,财政部估计流通的银元为十四亿元。”“一九三三年的银元流通总额共为十六亿元,银锭的银子共有一亿五千三百万上海两(约二亿元)。”这个估计基本上是准确的,如加上各种滥铸、私铸及辅币,以及中央造币厂成立后所铸新币的铸造额,则法币改革前,中国银币的流通额当不下20亿元,甚至更多。

1949年国内局势动荡,物价飞涨,民众对于纸币失去信心,政府被迫于七月初正式公告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制造及发行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完全相同的银元。


1949年7月1日,广州、成都、重庆两造币厂铸造帆船银币,并流通于市。随解放军南下,很快停止铸造。

1949年11月6日,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被迫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海口市,利用回收的银元等改铸含银量较低只有八成的,“袁头九年”、“小头”、 “二十三年帆船”银元。

1.上海中央造币厂

抗战胜利后中央造币厂于次年迁回上海,因辅币停产业务中断,赖经营副业维持。筹备恢复银本位时令该厂先行制作二十三年版船洋以备不时之需。至五月底上海前计造币662万5千枚,而因战况危急,所制银圆均提前发放。

2.成都分厂

由中央银行成都分行于七月间与该厂订约,代工费为千分之二十五。八月即开工生产,所用原料大部自香港运来,少数为原有库存。至十一月止共制394万5千枚,交央行成都分行。

3.重庆第二十兵工厂

央行会同中央造币厂与兵工厂署第二十厂于七月初签约,委托生产船洋200万枚,费用比照成都分厂。生银亦来自香港及重庆分行库存,次月中旬即开始交货,至十一月中旬交清,月底时原拟续约,但因兵临城下乃告作罢。

4.台北分厂

同年四月间已战火波及京沪地区,中央造币厂为安全计将上海总厂机器设备分别疏散至成都及台北,九月正式开工。原预定日产10万枚,但因自厦门、汕头等地供应之银料不顺,到十二月底止计出104万8千枚。

5.美国财政部造币厂

中央银行奉命更改币制后,六月在广州设金融顾问委员会,规划有关财政、金融、外汇等业务。为支撑新币制之信用,向美国订购银币三千万枚。由费城、丹佛、旧金山等三厂赶工制造;数量分别为2025万枚、655万枚及320万枚。首批即便在当月中旬装船,末批则于七月底完成,共分八批,自七月初起运抵香港,总计3000万枚。

上述五厂所制二十三年版船洋,约有4360万枚。据报导,云南当时虽未受委托,但也曾制作船洋,数量约176万余枚。另在贵州之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亦曾私造低色减重船洋3万余枚。后制1949年版船洋制额,估计在4500万枚以上。


四、民国苏维埃政府时期的机制银币




1928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批革命根据地,称之为“苏区”。苏区创建时,经济上困难极大,红军没有军饷,为解决现金缺乏的困难,1928年5月,毛泽东指派当时任宁岗、遂川、泰和、永新四县经济委员兼防务主任的王佐,负责筹建井冈山造币厂,铸造银币。造币厂采用墨西哥银币版,选用成色好的白银做原料,并不断改进操作技术,造好银币后即戳上“工”字标记,以便检验,防止假银币混淆。“工”字银币成色高、质地纯、重量不少于七钱二分,信誉好,故深受苏区广大民众欢迎。1929年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红军主力撤出赣南、闽西,“工”字银币停止铸造。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造币厂在江西省瑞金县发行了大量仿造袁大头3年、小头、龙洋等(翻砂铸造)。

1932年~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各区又陆续发行过几种银币,我们将其统称为“苏区银币”。虽然苏区银币发行数量不多、流通时间不长,但它为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

1932年3月27日,红军在福建上杭击败国民党军队钟绍奎部,缴获了一套铸币机和钢模,中央造币厂开始采用机器铸币,铸造的仍然是鹰洋、孙中山头像银元和袁世凯3年头像银元。铸好的银元用钢印戳凿上“工人”二字,戳凿的位置或面或背,没有一定规矩。

1932年10月,湘赣省根据地造币厂在永新县龙门黄岗老炉下村成立,日生产量达400块银元。

1933年1月,苏维埃闽北分行造币厂仿袁世凯、孙中山头像银币,生产铸造银币,日生产二三百余块,用于到白区采购苏区所需的物资。

1935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发行了一套用于白区贸易的三种版别的银元。同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进入藏区才停止活动。

1949年,东北解放后,人民政府令沈阳造币厂用原有的民国三年的大头钢模,铸造肩章、“壹圆”字修过版的三角圆。

▲三角圆版袁大头

1952年,西藏解放后,为了照顾西藏人民使用银币已久的习惯,又考虑到安定的因素,***西南局报请中央政府同意成都造币厂用原有的民国三年的大头钢模铸造银圆。


1962年5月1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西藏自治区金银管理和禁止外币、银币流通暂行办法》,彻底废止银币流通,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价收兑全部银币,近现代机制银币才彻底停止流通,退出货币市场。





往期推荐



赵涌在线2024年二季度邮品精品成交回顾——纪特邮票篇
赵涌在线2024年二季度邮品精品成交回顾——新中国首日封篇
赵涌在线2024年6月纸钞精品成交回顾
赵涌在线2024年二季度金银币精品成交回顾

【招商】第二届2024涌藏国际钱币博览会暨第二届2024涌藏卡博会将于9月6-7日举行!

赵涌卡牌正式上线啦!玩卡一起来!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钱币收藏爱好者,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重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作删除处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