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非专业工具人 8090集邮
2025年03月23日 22:40
在上世纪末的邮市狂潮中,当时人们会把小型张,小全张和小本票统称为“三小”。之后邮政恢复发行小版,又改为小型(全)张,小本票和小版,这个称呼在很长时间得以留存。
从2024年开始,中国邮政的“三小品种”都开始在本体上喷荧光喷码:
荧光喷码作为中国邮政现行使用的重要防伪方式之一,许多小伙伴表示使用邮票时候,荧光喷码是网点工作人员判断邮票真伪的重要指标。
众所周知中国邮政从1999年《中国陶瓷——钧窑陶瓷》邮票第一图的的版票上使用了荧光喷码技术,一直到2002年9月发行《雁荡山》邮票为止,在这段时间一般是在邮票版票的某一枚或者某两枚上喷印一个喷码用以防伪,在《雁荡山》邮票之后,版票上所有邮票都拥有荧光喷码,一直延续至今。但其中小型张与小全张的荧光喷码喷印在边纸之上,而小本票则只有普通喷码喷印在封底。然而随着时间的脚步,这三小品种也开始逐渐改变:
小 本 票
最先迎来改变的是小本票,众所周知中国生肖邮票“分公母”,传统认知中,在版票上撕下来的邮票为“公”,在本票上撕下来的为“母”。很长时间“一轮看边齿,三轮看荧光”的分辨口诀。
这一切到2022年发行的SB59《壬寅年》小本票正式终结,在此之后发行的小本票也都使用了荧光喷码技术。
小 全 张
因为图案和邮票相同,缺乏新鲜感,所以中国邮政早期很少发行小全张,在很长时间市场吸引力度是高于小型张的。进入“编年邮票”时代,在“全运会”“年画”等系列小全张的影响下,小全张尽管维持在一年一枚,也逐渐走向市场负担。
中国邮政从2003年《鼓浪屿》小全张开始使用荧光喷码,一直在邮票边纸处使用荧光喷码,一直延续到2021年发行的“十四运”小全张。
中国邮政在2022年没有发行小全张,在2023年12月发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小全张,将荧光喷码喷印在邮票之上,而不再是邮票边纸之上。
小 型 张
中国邮政在小型张使用荧光喷码可以追溯到2002年的《黄河壶口瀑布》小型张,之后喷码一直在邮票边纸之上。其变幻在2024年发行的四枚小型张就可以看到:
首先发行由北京厂承印的“封神”与《莫高窟(二)》两枚小型张,其荧光喷码还在小型张的边纸之上;
等到之后由河南厂承印的《稻城亚丁》与“上海亚展”小型张,其荧光喷码就开始喷印在“票芯”之上。
因为中国邮政恢复发行版式二是在2000年《春节》开始,开始在版式二上使用荧光喷码是在2002年《中秋节》,所以本文就不举例说明。
未来可能所有新纪特邮资票品上面都有荧光喷码,但还是希望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不要忘记来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