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为王 钱币收藏爱好者
2025年03月25日 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钱币收藏爱好者》,与钱币爱好者分享集币乐趣。
中国银元自诞生以来,官方的银元含银量几经变迁,大体的变化过程是,主币从90%含银逐渐降低到89%含银,辅币拿五角来说,从86%到84%,再到80%,最后到70%的过程,含银量下降是主要变迁方向。
一、清朝龙洋
清代龙洋含银量,根据光绪三十三年《度支部奏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并议定成色分量奏折》,银币有四种:1、七钱二分银币:银九铜一;2、三钱六分银币:银八五铜一五;3、一钱四分四里银币:银八二,铜一八;4、七分二厘银币:银八二,铜一八。
宣统二年时又有改变,但基本维持在主币银九,辅币银八的范围。
二、民国大头
袁大头的含银量,根据民国三年公布的《国币条例》,银币有四种:1、一圆银币:银九铜一;2、五角银币:银七铜三;3、二角银币:银七铜三;4、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辅币均为有限法偿,公差千分之三。
民国六年的《国币法草案》,其中规定:1、一元银币:银八九,铜一一;2、中元银币:银七铜三;3、二角银币:银七铜三;4、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大头的主币一圆的含银量,从民国三年规定的银九降到了银八九。另外辅币的含银量民国时期固定在银七铜三,这比清代的龙洋辅币成色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铸造新币成本太高造成的!不得不降成色以实现普及并增加利润。
三、各省银元
面对主币如此巨大的亏损额度,显然降低成色可以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毕竟主币的定位是本位币,无限法偿,故而不能大幅降低成色,这就得从辅币中另寻办法。在清代,贰角,一角的铸币也是有盈余的,如今辅币成色又进一步降低,这使得铸造辅币的盈余增长明显,这一方面能弥补铸造主币的亏损,另一方面也能贴补国家财政。但面临如此高的溢价,想控制滥铸也是很困难的。
从主币辅币的铸造成本和利润,大体可以看出银元成色降低的端倪了。
从清代龙洋以及外国银元的含银量图谱可以看出,龙洋的含银量各地差异较大,这也造成的银色,包浆,直径,厚度,以及声音的不同。
请继续关注微信公众号《钱币收藏爱好者》其他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仅供分享和交流之用,属于非营利性、非推广性、非建议性内容。文中涉及观点仅为一家之言,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收藏需谨慎。假设因阅读本文章而投资失利的,带来的任何盈利或者损失均与本文无关。本平台刊登文章,不具有法律效力,所有与钱币、纪念币、邮票等有关的信息,均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邮政等官方公告为准。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致力于分享收藏的乐趣。
钱币收藏爱好者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