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名家论泉|| 浅谈北局苏十铸造以及两种版式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5/4 0:28:00
原创 金陵泉舍 顾会忠

2025年05月04日 00:07 江苏 听全文

文丨金陵泉舍




1. 清江浦分局开铸时间

开铸时间是,咸丰四年二月,也就是1854年二月。为了在江苏北部粮台,军饷中加速推行和大量搭放咸丰大钱,咸丰四年二月,由江宁布政史文煜分管,江南河道总督扬以增负责,在清江浦增设了宝苏局分局,赶铸咸丰当十,当五十,当百大钱,六月又加铸了当二十,当三十大钱。咸丰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扬以增奏:"自二月起,截止十月底止,共铸出大钱合(按:即按钱值相当于)制钱十万余串"。--参考《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上册"各省开铸及停铸大钱简明情况表"。






2.清江浦设立分局条件  

《皇朝续文献通考》钱币考,户部钱法堂有奏文是这样的。"谕户部钱法堂奏滇铜解运迟延己酉(己酉指的是1849年)未到,三运或甫入东境或甫抵清江。庚戊(1850年)均无确信恐缓不济,急等语,铜运攸关鼓铸。似此节节耽误,必致迟逾贻叠经降旨,饬催仍著沿途各督抚及派出之藩臬各员,并河槽各总督不分畛域一体饬属,严催务命赶紧运京以资鼓铸。毋任迟延倘该运员任意逗留或沿途地方官不能实力催赶,即著指名严参惩办"。以上皇朝续文献通考记载提到两个地名,一个是东境,一个是清江。



从时间上来看,1849,1850年的滇铜运输是运往京城的,这个时候还没有鼓铸大钱,清江更没有设立宝苏局分局。但是铜的运输是经过清江的,今天的淮安漕运总督府以及江南河道总督府都在设在清江。看来滇铜的运输经过清江停靠是必然的,符合文献的记载。铸造钱币,铜是至关重要的。清江有发达的水路运输,又是滇铜运输必经之地。清政府除了采购洋铜,大部分货币铸造用的是滇铜。清江有了铸造钱币铜的来源。咸丰3年太平军攻占了南京,苏州成了战争的前沿,国家急需发行货币以充军饷,以便民用。在清江建立江苏钱币铸造分局也是历史的必然。鲍康著大钱图录,记录宝苏钱局六七之多的论述,邹老师有过考证,以上资料可以作为补充,不再赘述。





3.清江浦分局铸造最早的苏十

在南局的版式中存在44.5的部颁式样钱。在北局版式中也有此直径的版式是小头。小头苏有勾咸缶宝不出头贝44.4特宽缘大样。现在藏于清代江苏钱币博物馆。另《咸丰泉汇》收录一枚扑刀咸尔宝出头贝,直径相当。而且小头苏版式从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成系列出现。由此可以推断小头苏当十非常有可能就是北局造的最早咸丰当十。另外一点,据同治《苏州府志》记载,苏十铸造有两次重量规定,开始时候是重六钱,后重四钱六分。换算今天重量是22.38克,17.158克。笔者手里小头苏的行用钱,勾咸缶宝不出头贝版式有重21克以上的,这个版式也是在小头苏当十最多的版式,说明大量鼓铸过。符合六钱制的标准。早期南局版式六钱制多数重20克以上,21克,22克也存在。毕竟铸造钱币是人工铸造,加上局私,私销的严重,不足重也是正常的。和南局制式对比可知,小头苏的版式是铸造了六钱制式。六钱的制式是最早的规定,所以小头苏是北局清江浦分局铸造的最早版式。随之钱式的变更,小头苏也铸造了减重的版式。




4.清江浦的进呈版式

在《故宫清钱谱》中记录了唯一一枚苏十版式,我们今天俗称的"连云港"版式。笔者看到这个版式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和自己的手里版式有什么区别。为此,笔者买了不同版本的《故宫清钱谱》进行对照。最终高价求得一本1937年的线装本,仔细把影印本的和原谱比较,还是没有发现这个书中称为样钱的版式有什么不同。字体一样,书法风格一样,直径大小一样。难道进呈样和普通的是没有区别的,笔者苦思冥想。从拓片上,从书上唯一看不出来的就是钱币的工艺。笔者猜想,所谓"连云港"版式的这个苏十,也许就是普通精制的当十钱罢了。



这个猜想符不符合文献的记载呢,笔者分别查阅了《清朝文献通考》,《清史稿》中的食货志,《皇朝续文献通考》,《通典》等文献,找到点蛛丝马迹。清文献通考中有这样的记载。每遇更定钱制,例先将钱式进呈。"连云港"这个版式的苏十符不符合文献的记载呢,应该是符合,笔者找了与故宫清钱谱上,一致的版式。称量重量为17.1克,这个重量符合四钱六分的制式。早期规定是6钱,后改制到4钱6所以进呈了版式。也符合文献记载,每遇更定钱制,例先将钱式进呈。怎么理解《故宫清钱谱》中定义的样呢,我觉得样就是样式而已。



现在大家把"样钱"曲解了而已。《皇朝文献通考》云:省开局之始,亦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以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部颁也从来没有提到过样钱,进呈也没有。"样"其实就是,样式,制式的标准而已,不仅仅是指普通的制钱,还有母钱,祖钱。大家理解的进呈样,印象中是比较大,镜面工艺,净铜铸造。我觉得是大家理解错了,原始的文献中从来没有提到进呈样这个概念,只提过进呈,钱式需要进呈。进呈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国家,我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我没有铸造轻,也没有铸的重,我就是这个制式。所以"连云港"的这个版式和《故宫清钱谱》的并无二样,唯一的也就是工艺好点,选择一些头炉的钱罢了。在文献中虽然没有提到过进呈样,却提到过"呈进钱",我想大家认为的进呈样就是"呈进钱"。《户部则例》,《内务府广储司则例》有记载"钱局岁十二月例精铸制钱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故宫清钱谱》说是"端凝殿之京局呈进钱"所以这个呈进钱。单指京局为端凝殿铸造的挂灯钱而已罢了。明明是呈进钱,今天为什么没有人提起。呈进钱,进呈,这些名词是有的。进呈样也许是对名词误解产生的!进呈东西钱谱上也标注了样。所以就叫进呈样了,正确吗?!正确解读是进呈的式样,或样式罢了。从工艺上解读,就是工艺较好的普通制式的行用钱。笔者对其它钱式,京省其他钱局也从未做过研究。只是单纯谈一下苏十一个版式的理解。苏十研究是清钱研究中极为细小一个分支,笔者可能出现以偏概全之现象,仅作苏十研究参考,大家指正




5.结论

清江浦分局铸造的这个"连云港"版式是4钱6分式的,晚于小头苏版式。清江浦分局铸造的最早当十是小头苏版式。"连云港"版式的这个苏十是真正意义上进呈版式,也是标准4钱六分的版式。这个版式的标准应该以故宫清钱谱为标准,以此展开对这系列版式的研究。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71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