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报网,8月22日报道,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对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作出吊销《文物拍卖许可证》的行政处罚,这是全国首例针对文物拍卖企业非法交易行为作出的吊销许可证案例。
这一则消息里面,有几个重点要特别提示给大家以下。 首先,这是文物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因为,该拍卖公司涉嫌违法拍卖国家珍贵文物。司法部门正在进行司法办案过程中,同时进行的文物行政处罚行为。 其次,是文物执法部门,首次对拍卖公司进行的吊销文物拍卖许可证处罚。也就是说,今后,这一家拍卖公司不能从事文物拍卖业务了。 第三,这一次是全国一盘棋的“行刑双向联动”综合执法行为。意义非常重大。今后,文物行政执法行为与司法部门形成联动机制。这就是“行刑双向联动”机制。
那么,该拍卖公司具体从事了什么违法行为呢?
京报网文章说:“2025 年 4 月,接相关部门通报线索后,总队迅速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在多部门协同指导下,联合河南省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展开深入调查。经查实,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 2018 年至 2020 年间,利用网络平台组织虚假拍卖、伪造交易记录,非法倒卖战国至元代珍贵文物,涉及非法交易战国四山纹镜(二级文物)、汉代四乳四神纹镜(三级文物)、唐代十二生肖八卦镜(三级文物)、元代宝相花镜(三级文物)等国家禁止买卖的珍贵文物。鉴于其违法行为情节特别严重,严重破坏文物市场秩序,总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 2025年6月27 日作出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决定,7月23 日北京市文物局对该公司文物拍卖许可证予以公告注销。”
文章接着说道:“此案作为文物行政执法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展现出多项突破性意义。首创 “反向刑行衔接” 机制,打破传统单向移送模式,在刑事案件判决后依法启动行政处罚程序,通过京豫两地跨部门协作,打通 “行刑双向联动” 通道,为解决执法痛点提供了实践范本。实现跨省线索移送零突破,在全国统筹调度下,仅用 1 个月完成立案到处罚全流程,彰显跨区域执法协作的高效能,推动文物监管从 “各自为战” 迈向 “全国联动”。此次对违法企业直接吊销经营资质,释放出“文物市场红线不可逾越”的强烈信号,形成严打珍贵文物非法交易的高压态势。涉案文物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案件的查处不仅阻断了文物流失风险,更彻底消除了违法主体继续危害市场的隐患,体现出捍卫国家文物安全的坚定决心。”
藏友们,通过这一篇报道,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拍卖公司也不能违法乱纪。也不能弄虚作假。第二,珍贵文物,非法倒卖,进行交易风险很大。其中,明确提到下列文物为珍贵文物。比如,“非法倒卖战国至元代珍贵文物”了。比如,“战国四山纹镜(二级文物)、汉代四乳四神纹镜(三级文物)、唐代十二生肖八卦镜(三级文物)、元代宝相花镜(三级文物)等是国家禁止买卖的珍贵文物。”
这一则消息出来,引起了我们对文物市场前途的思考。是呀,是呀,国家鼓励收藏。当然啦,合法的文物,进行正常的买卖不受限制。 不过,笔者在此要说的是,民间收藏的文物,怎么认定为合法文物?国家说的“文物市场红线不可逾越”,哪些是文物市场上的红线? 民间已经收藏的红线文物,该咋办?再一个,民间已经收藏的大量古董,开始的时候,本人也不知道是文物,也可能是仿品。但是,后来执法部门进行鉴定后,认定为文物,这些收藏爱好者的行为是不是也触犯了法律?
文物管理部门的权力太大了。这文物市场红线只是指涉案文物吗?这样子的清单要出来,大家才好放心收藏。再一个,如果是珍贵文物,都是在打击之列,那么,大家今后就玩不成收藏了。 文物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民藏,国家藏,机构藏,这些行为都是在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