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以来,国内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进程驶入快车道,一批突破型项目相继落地,从海南自贸港的工程设备到杭州城市地标的广告资源,再到文旅产业的 IP 资产,数字化转型的触角正深入实体资产的核心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标杆案例背后,均有上市公司的身影。凭借合规治理优势、全链条资源整合能力与技术储备,上市公司已成为推动 RWA 落地的核心力量。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25 年全球 RWA 市场规模将达 2 万亿美元。而中国上市公司主导的本土化实践,正以 “主板 + 创业板”“国企 + 民企” 的多元化格局,为全球 RWA 赛道提供独特的 “A 股样本”,重塑实体资产的价值评估与流转逻辑。
01海南华铁:RWA+NFT生态实验2025 年 7 月,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海南华铁(股票代码:603300)在资产数字化领域抛出组合拳。不仅发行国内首批 1000 万元非金融类 RWA 产品,还同步推出 “海南华铁・黄蜂哥・NFT” 数字藏品,构建起 “实体资产上链 + 数字权益赋能” 的创新模式。
这一模式迅速引爆市场:“黄蜂哥” NFT 初始价格不足 2000 元,短期内飙升至 5000 元以上,典藏款更拍出 51 万元天价;资本市场同步响应,海南华铁股价在一个月内累计上涨超 40%,成为 RWA 赛道的 “黑马股”。“黄蜂哥” 并非凭空创造的虚拟符号,而是海南华铁沉淀多年的品牌 IP 延伸。早在 2023 年,该 IP 就以 AI 服务助手身份切入实体经济,将工程师培训周期缩短 50%,客户咨询等待时间减少 200%。2025 年战略转型中,“黄蜂哥” 被赋予更立体的数字化角色:既是房车租赁事业部的品牌形象,也是连接 RWA 产品与用户的核心纽带。在权益设计上,海南华铁展现出上市公司特有的合规智慧。首批 1 万枚 “黄蜂哥” NFT 中,4000 份定向赠予设备租赁客户,4000 份回馈在册股东,通过权益绑定实现 “实体业务 - 数字生态” 联动。持有者锁定藏品成为 “品牌推广大使” 后,可连续三年享受对应 5 万股股票的现金分红。这种 “数字藏品 + 股权收益” 架构,既规避了资产所有权分割的监管风险,又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收益自动分配。更具突破性的是权益跨界延伸,NFT 持有者可优先成为房车租赁体验官,参与产品迭代建议,形成 “工程设备 RWA + 消费场景权益” 的闭环。而 “黄蜂哥” 系列与 1000 万元 RWA 产品共享区块链基础设施,前者的市场热度为后者的资产流转提供了流动性支撑,成为上市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打法。
02华媒控股:广告资源数字化革新2025 年 8 月 8 日,杭州国大城市广场的标志性 “大笨屏” 完成数字化变身 —— 由华媒控股(股票代码:000607)旗下孙公司风盛传媒,联合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的消费型数字广告 RWA 项目正式发布,将 2000 分钟黄金时段广告资源拆分为 800 份标准化数字权益,每份定价 1250 元对应 150 秒播放时长,上线即告售罄。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上市公司体系内的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杭报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平台,华媒控股通过杭州萧山日报传媒有限公司等主体,合计持有风盛传媒 55% 股份;而风盛传媒是杭州户外广告市场的领军者,运营着地铁媒体、城市核心 LED 等优质资源,其数字化实践直接受益于华媒控股的合规治理体系。项目采用 “国有确权 + 技术保障” 的框架设计:杭州文交所提供权属认证,Story 公链支撑技术底层,数字人民币实现资金闭环。这套架构本质是华媒控股多年合规经验的数字化延伸。从用户结构看,个人用户占比 62%、中小企业占比 31%,彻底颠覆了传统广告业的专业门槛,将华媒控股年报中 “千万元级传统广告套餐” 拆解为平民化数字权益,参与成本降低 80%。创作者王女士通过购买两份权益播放非遗宣传视频的案例,成为项目 “使用价值” 的鲜活注脚;而随权益附赠的 “BIG PAD” 链上纪念徽章,在二级市场 7 天内溢价 30%,则体现了上市公司对 “使用价值 + 收藏价值” 双重属性的成熟设计。正如风盛传媒负责人所言,项目的核心是 “让广告资源从‘少数人专属’变为‘多数人可及’,同时通过数字化实现价值精准分配”。
03奥雅股份:文旅IP价值重估8月末,创业板上市公司奥雅股份(股票代码:300526)宣布与奇异火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启动文旅 IP 的 RWA 转型计划。作为国内景观设计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奥雅股份 2024 年已储备 250 个文旅项目资源,这些实体资产正通过 RWA 模式获得新的价值维度。
奥雅股份的核心打法是 “IP 确权 + 权益联动”。旗下洛洛、嘉嘉等原创 IP 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数字确权后,持有者可解锁主题乐园活动、兑换衍生品或参与内容创作,构建 “数字收藏 + 实体权益” 的生态闭环。在唐山皮影主题乐园,“猛犸象” IP 权益持有者不仅能兑换限量周边,还可通过链上投票参与设计决策。相较于非上市公司,奥雅股份的 RWA 实践更注重 “技术转化 + 合规审慎”。2024 年成立的悦起文化子公司,与上市公司原有景观设计业务形成协同,将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数字孪生项目经验,转化为 IP 资产的数字化底座;在落地路径上,公司先在香港数码港沙盒测试机制下验证模式,再逐步向内地市场推广,符合创业板公司对风险控制的严格要求。市场分析指出,奥雅股份计划将文旅项目未来门票收益权代币化的构想,若能成功实施,有望成为创业板公司 “轻资产运营 + 市值管理” 的创新范例。其逻辑在于,通过 RWA 将沉淀的文旅 IP 从 “非流动资产” 转化为 “可流转的数字权益”,既提升资产流动性,又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
04上市公司主导的RWA生态海南华铁、华媒控股、奥雅股份的案例,共同勾勒出 2025 年国内 RWA 发展的核心特征,上市公司已成为资产数字化转型的 “操盘核心”,并形成多元化参与格局:主板国企(海南华铁)
验证了重资产行业通过 “IP+RWA” 降负债、提流动性的可行性,其 “营销费用化” 合规操作与权益联动设计,为传统行业数字化提供参考。国有文化上市平台(华媒控股)
展现了文化资产市场化配置的能力,将传统广告资源拆解为普惠型数字权益,拓宽了 RWA 的应用场景。创业板民企(奥雅股份)
则探索出 IP 资产价值重估的新路径,通过技术协同与审慎合规,为轻资产行业 RWA 实践提供 “创业板样本”。上市公司的核心优势集中在三方面:其一,合规治理能力为项目提供天然信任背书,降低 RWA 的市场信任成本;其二,庞大的实体资产储备(工程设备、广告资源、文旅 IP 等)成为数字化转型的 “富矿”,可构建差异化 RWA 矩阵;其三,市值管理需求驱动模式创新,能将资产数字化效果转化为投资者认可的成长逻辑。数据显示,三家公司的 RWA 项目公告后,均获得资本市场积极反应,股价短期涨幅跑赢行业均值。监管层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2025 年《RWA 行业十大行动纲领》明确提出 “支持上市公司探索资产数字化”,将上市公司主导的案例列为合规试点样本;深圳链协发布的《RWA 项目评估标准》,更针对性制定了上市公司参与指引。随着更多上市公司加入,国内 RWA 市场正从 “零星探索” 走向 “体系化发展”。这些植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资产价值评估的底层逻辑,更有望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当实体资产通过数字化实现 “流动性激活”,RWA 赛道或将成为连接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