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涛是浙江镇海人,1906年出生,原名陈长庚。他不是普通的钱币爱好者,而是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古钱币收藏大家。
他的家族不简单,祖辈是上海著名的杨庆和银楼四大股东之一,陈仁涛本人还担任过这家银楼的经理。
虽然银楼在1935年左右倒闭,但他还经营着上海永兴房地产公司,办公室就在上海路(今延安东路)160号6楼,那里后来成了上海自然博物馆。
陈仁涛走上古钱币收藏之路,离不开一个人的指导,清钱名家张絅伯。三十年代初,在张絅伯的影响下,陈仁涛爱上了古泉收藏。
张絅伯每次来上海,都住在陈仁涛的寓所。这位名师不仅亲自指导,后来还成了陈仁涛的继父,真是既传艺又传亲。
在张絅伯的引路下,陈仁涛广事搜罗,多位泉家旧藏纷纷入其囊中。
1935年,钱币收藏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北方著名藏家方药雨准备出让全部古钱收藏品。方药雨可不是普通藏家,他与南浔张叔驯并称“南张北方”,是钱币收藏界的泰山北斗。
这笔交易最终被陈仁涛以巨资拿下。关于价格,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十万元,有的说是十五万元、十六万元甚至二十万元。
据方药雨后辈回忆,实际成交价格是十五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
通过这次收购,陈仁涛一下子获得了方药雨毕生的收藏精华,包括那枚金代“崇庆元宝”稀世珍钱。这枚钱币堪称泉界第一,陈仁涛甚至一度因此改号为“崇庆宫主”。
收购方药雨的藏泉只是开始。陈仁涛还有张絅伯、郑家相、王守谦、戴葆庭、杨成麒、平玉麟以及马定祥等人提供钱币藏品。
到20世纪四十年代,陈仁涛已经收集到历代钱币中不少是硕果仅存的稀世珍品。他的收藏包括我国历代发行的金、银、铜币,以及纸钞和钞版等,共有一万七千余件。
其中有不少是令人惊叹的珍品,如北魏天兴七年金质方孔钱,宋“行在会子库壹贯文省”铜钞版等。
在陈仁涛的众多珍品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国宝金匮直万”钱。这枚古币是西汉王莽时期(9-23年)铸造的,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圆形方孔,篆书“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这枚钱币造型奇特,存世极少,据说早年出土仅两枚。
这枚钱币的流转经历也很传奇。1921年9月在西安出土后,先后被阎甘园、阎履初父子、张丹翁、余挺生等人收藏。
后来被著名藏家张叔驯以两千大洋购得。1937年,张叔驯离沪赴美前,因手头紧张,将这枚钱币转让给了陈仁涛。
陈仁涛得到这枚钱后,相当得意,自号“金匮室主”,改斋名为“金匮室”。可见这枚钱币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
1946年,陈仁涛移居香港,金匮室珍藏也编号集箱运出境外。五十年代初期,陈氏有意出售其珍藏钱币,提出以半捐半卖形式,将整批钱币售予国家文物局。
经过一番谈判,国家文物部门最终以八十万港币之价,收购了陈仁涛1700余枚古钱币。这批钱币后来入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成为了该馆货币收藏的基础!
对于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八十万港币堪称天价。当时100元港币兑换42.9元人民币,80万港币即是34.32万人民币。
而那时中国人民的人均年收入差不多接近150元,这批钱币的价值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