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名家聚鮀城,双事同辉谱新篇—— 汕头侨批研学基地挂牌与邮识活动 400 期庆典共绘文化传承画卷邹晓东2025 年 9 月 14 日,粤东历史文化名城汕头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集邮界目光聚焦于此 ——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云集,两大文化盛事同日举办,既为潮汕侨批文化搭建起全新研学平台,也为基层集邮活动的持续传承写下里程碑式的一笔,以权威力量为汕头集邮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让“侨史敦煌” 与方寸邮情在新时代碰撞出璀璨火花!沈敦武、孙海平、蔡少明、周林和寇磊(左起) 当日上午,在中华大地浸润着家国情怀的秋日里,承载着潮汕侨胞百年记忆的广东省集邮协会潮汕侨批研学基地,于汕头市澄海区全宇文创中心正式挂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国际邮展评审员、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孙海平、寇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周林、沈敦武、蔡少明,汕头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马学东、邹晓东等集邮界权威人士亲临现场,与各界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瞬间。这不仅是集邮文化与潮汕地域特色深度交融的里程碑,更是让“侨史敦煌” 焕发新生的关键一步。邹晓东、沈敦武、周林、蔡少明、孙海平、
寇磊和马学东(左起) 作为粤东地区规模领先的侨批主题研学基地,该基地自 2024 年 10 月 1 日国庆当天对外开放以来,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基地总面积达 1000 平方米,装修典雅大气,设施配套一应俱全,从主题展览馆到专业展厅,从会议空间到藏品馆,每一处规划都力求全方位呈现侨批文化的深厚底蕴。走进基地,8 大核心功能区带来沉浸式的侨史体验:“华侨出国” 馆以 “红头船” 与海洋景观,生动再现先辈远渡重洋的拼搏历程;“侨批解读” 馆展出清代至新中国时期东南亚寄往潮汕的侨批封、批单、票根等珍贵实物,详细解读批局名章、列字编号等独特印记背后的故事;“侨批历史” 馆追溯从“水客” 带递到侨批信局兴起的演变脉络;“侨批运营” 馆展现侨批信局构建的跨国服务网络,见证当年侨胞与家乡的紧密联结;“侨批文化” 馆则透过中式红条信封、竖式书写等细节,传递华侨 “心归家园” 的深厚家国情怀。
对于集邮与历史爱好者而言,基地的侨批邮品展览区更是不容错过的 “宝藏之地”:这里常年展示广东潮汕、广府、兴梅及福建闽南四大侨区的侨批邮品,搭配华侨证件、侨批家书等珍贵文物,且展品定期更新,能让参观者清晰了解不同时期侨批的风貌变迁。侨批邮集展览厅更藏着 “硬核” 亮点 —— 数十框荣获世界、亚洲、国际、全国及省级邮展金奖、大镀金奖等荣誉的侨批邮集,涵盖东南亚侨批邮集、家族式侨批邮集等类别,从邮资、邮路到邮戳,系统还原侨批与邮政、金融领域的历史关联,堪称侨批文化研究的生动教材。
学术研究者也能在此找到专属 “天地”:侨批文献收藏馆收录了全国集邮联会士蔡少明编著的《中国潮汕侨批史》《中国抗战期间侨批邮史》等十多部学术著作,还有国内外集邮界出版的侨批刊物、文件资料,所有文献均对研究者开放,成为侨批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此外,中国邮品展览馆常年展出各时期中国邮票及纪念邮品,并结合重大节日推出主题展览,讲述新中国发展历程;蔡少明会士集邮藏品馆则陈列着其数十年收藏的邮品,以及各类邮展奖牌、荣誉证书、捐赠证书,见证着一位集邮人在领域内的深耕与奉献。
为助力文化交流与研学活动开展,基地还配备可容纳百人的会议大厅(含空中花园与咖啡茶饮区),可举办线上线下研讨会、集邮讲座;展览大厅空间灵活,能同时容纳 200 框以上邮集展览,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广阔平台。目前,基地已迎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各地政府、文化单位、侨团组织的参观交流,未来还将联合国内外集邮团体,开展邮学研讨、联展等活动,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侨批文化交流高地。
时间来到当日下午,另一项集邮文化盛事 —— 汕头市集邮协会邮识活动第 400 期庆典,在汕头安平邮局隆重举行。上午出席侨批研学基地挂牌仪式的孙海平、寇磊、周林、沈敦武、蔡少明五位集邮界 “大咖” 受邀参会,与汕头市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欧俊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蔡伟东,汕头市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灿标,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汕头市集邮协会会长柯少平等领导,以及众多集邮界专家学者、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
庆典活动以 “方寸邮情 四百传承” 为主题,在汕头市集邮协会会长柯少平的《秉持文化根基,激活方寸活力》致辞中拉开帷幕。柯少平会长深情回顾了市集邮协会自 1987 年 5 月 5 日举办首期邮识活动以来,38 年间风雨兼程的传承之路。这段坚守不仅凝聚着无数集邮人的心血,更创造了三项全国纪录:持续时间最长的连续性邮识活动、参与人次最多的基层邮协沙龙、纪念封片最为完备的活动档案。38 年来,63 位本土会员无私奉献,56 位主讲人精心准备了 487 场专题分享,形成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为集邮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常增书、张文光、张巍巍、孙海平等集邮界知名人士的跨地域交流活动,为邮识活动带来全新视角,逐步构建起涵盖历史考据、专题研究等八大模块的完整邮识体系,让基层集邮文化绽放出独特魅力。
随后,汕头市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灿标以《以邮载道传薪火,文化自信谱新篇》为题发表讲话。他围绕 “方寸天地,见证非凡坚守;匠心耕耘,解码长青之路;传承创新,担当时代使命” 三个方面,高度评价了市集邮协会持续举办邮识活动所呈现出的坚持与创新,既肯定了过去 38 年的成果,也为邮识活动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鼓励协会在传承中突破,在创新中前行。
庆典的高潮环节,由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国际邮展评审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孙海平带来的《提高传统集邮展品水平的方方面面》专题讲座。孙海平以《海关大龙邮票》《重庆大东版孙中山邮票》《中国第三轮生肖邮票》三个珍贵实例为切入点,结合自身丰富的邮展评审经验,系统讲解了传统集邮展品的选题技巧、编组逻辑、前言页制作等专业知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在场集邮爱好者带来一场 “干货满满” 的邮学盛宴,也让大家对传统集邮的认知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活动现场,首发的《方寸邮情 四百传承》纪念明信片成为一大亮点。十二枚精选封片如同时光齿轮,精准咬合起 38 年的传承轨迹 —— 明信片背面印有的百年海关影像,与正面的邮品元素相映成趣,仿佛完成了一场历史与当下的隔空对话,将汕头集邮文化的岁月记忆定格其中。此外,历时三个月精心筹备的 400 期签名封片展览同步开展,一张张泛黄的封片、一个个珍贵的签名,默默诉说着过往活动的点滴故事,直观展现了汕头集邮人以方寸之地丈量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让在场观众深切感受到集邮文化的持久魅力。
从上午的侨批研学基地挂牌,到下午的邮识活动 400 期庆典,2025 年 9 月 14 日的汕头,因集邮界的盛会而格外璀璨。这场全国集邮联会士与基层集邮力量的深度对接,不仅让潮汕侨批这一 “侨史敦煌” 在集邮文化的助力下 “活” 了起来,也让持续 38 年、累计吸引 1.4 万人次参与的基层邮识活动,成为 “坚定文化自信” 的生动诠释。站在新起点上,汕头市集邮协会将继续秉承 “传播邮识、普及邮学、服务邮人” 的宗旨,积极探索 “智慧集邮” 新模式,深化与青少年群体的联系,加强跨地区交流合作;广东省集邮协会潮汕侨批研学基地也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让侨批文化与集邮文化深度融合。未来,汕头的集邮文化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更多活力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