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系统性制度失效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9/23 9:23:00
前天写了一篇《一本正经地扯淡》,引发一些讨论。大约大家是心有戚戚焉,有所感触吧。孔子的正名思想,原意是名与实要相符,而不是,实被动地让名牵着鼻子走。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国君的要恪守为君之道,如果国君不守为君之道,虽然你坐在大位上,谁会听你的呢?孔子讲的正是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现实。北宋英宗时期濮议的两大阵营,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清流坚持循名,以韩琦、欧阳修为代表的实权派则要求实。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皇权制度因继承问题出现了裂缝:名实不符。名实不符的情况下,修复名与实之间的裂缝,是委屈名(改换鞋子的尺寸),还是委屈实(削足适履)?这是一个大问题。先给答案。根据历史的经验,一个组织系统运转一定时期,时与势激荡之下,必定会出现名实不符。这种情况下的名与实不符,问题肯定是出现在名这一方面。所以,接下来,凡是实屈就名,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制度失效,整个组织系统将会一团糟;凡是名屈就实,名向实让步,组织系统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道理再简单不过。名是什么?名是实的符号。
就我们的日常体验来说,一个处长要尽到处长的职分,由于种种原因尽不到处长的职分的情况下,这个处室的工作就会一团糟。日常的做法,当大家发现工作不如人意的时候,很自然地就将原因归结为这个处长名不副实,换一个称职的人,问题大概率会好转。名不符实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有的人能力强,有实却无名(职位)。这种情况虽然比较别扭,但也闹不出什么大的事情来。因为工作和生活的维度很多,不仅仅当官发财一途。生活会教育那些有实无名之人,到别的途径找回合适的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名与实的关系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就有些狭隘了。因为名是公器,所以还是要在社会组织的背景下,来看待这一问题。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十三篇“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寥寥数语,便将中国历史上皇帝集权弄权的把戏,讲的通透。皇帝玩的就是名与实不符的把戏。中国君王专制制度要求将权力集中到皇帝一身。虽说不同时代和不同的集权方式,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官位与权力名实不符。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官吏都有实权,名实相符,分工明确,合作规范,那皇帝还能有实权?由此可见皇权制度的荒谬之处两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度下,贵族、高门做大官是有制度保证的。寒门出身的,只能做小官。对皇帝来讲,贵族、高门,既是他执政的倚仗,同时也是他权力的觊觎者。皇帝为了与贵族争权,将权力赋予微不足道的小官,高官位置,反倒成为安慰贵族的一个空名义。比如说中书舍人,位居九品,是最小的官,皇帝身边的文字秘书。这种小官,贵族出身的人是不愿意屈就的,只能从寒族出身的里面选。后来皇帝为了制衡贵族,逐渐放大权给他们,演变的结果,小官既为重权所寄,渐次成为真正的宰相大臣。齐太尉王俭(琅琊王氏,王导之后,一流士族)曾经感叹:“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茹公!”茹公即茹法亮,出身为小吏、道人。可见士族权力降低到什么程度。一个部门也是如此,首脑无权而下属却有大权,首脑为士族,下属为寒门,首脑为传统的旧的政治力量,下属为皇帝亲信。这种格局,目的就是加强皇帝的专制。后来发展到军队也是如此,军权也是由皇帝的亲信掌握,领军的将军,也变成拱手的虚位了。朝廷上,皇帝把将相之权交给制局小司、外监、舍人;地方上,皇帝把刺史之权交给典签。但是,将相刺史之职皆不废除(级别和待遇还在),外监、舍人等的品级也不提拔。像中书通事舍人,大权在握,也仅仅是八品官。这真是一种奇妙的平衡!位高者无权,有权者位低,谁都反不了皇帝。有名而无实权,有重权而无名,官制名实不符,渐为常态。由此派生出一种现象。正差不重要,兼差才重要。像梁朝皇帝的亲信朱异,官位一路提拔,惟一不变的是他兼任的舍人之职没有变化,“舍人如故”。因为他如果不兼任一个舍人,他就没有实权,做不了宰相事。后来还发展到,甲系统管乙系统的事,乙系统管丙系统的事。皇帝令武将夺文官的权力,又令制局监及外监夺武将的权力。《文献通考》之《职官考三·宰相》说南北朝时,什么是宰相:“按此则或掌机密,或录尚书,或综机权,或管朝政,或单待中,或给事中,或受顾命,皆宰相也。”只要皇帝给他们这些桂冠,不论是哪个系统的官,都可以管一个或几个系统的事,都是事实上的宰相。殊不知皇帝如此安排,正是要使宰相人多,事权分散,大家互相牵扯,互相监督,他好将权力集于一身。那些无名在权的小官,他的权力不是制度化的权力,只能是皇帝的意志才能使他们手握重权,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些人对皇帝的忠心不二。 这种权力的游戏,在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问题是,皇帝牢牢地将权力抓在手中了,然而办事的效率呢?结果就是皇帝的天下、社会乱了,且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社会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之所以成为一个组织,就是因为有分工协作。文明演化到今天,社会分工协作,既是制度框定,也是约定俗成,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名实相符,方可成就一个像样儿的社会或者组织。否则,甲不认真地干甲自己份内的事情,却去替乙忙活儿,这样的社会或者组织,早晚会乱的不可收拾。例子睁眼可见,就不举了。没有什么失败,会比系统性的制度失效,更为严重的事情了。社会或者组织一旦出现系统性制度失效,剩下的日子苟延残喘,过程中人们的感受,都是痛苦,看不到一点希望。如何判断是否出现了系统性制度失效?名与实相符,是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是基本的观察维度。就一个组织来讲,是看组织中主要岗位上的人,是否名实相符。就一个社会来讲,是看社会中的各个组织,是否名实相符,比如企业是否像企业、社团是否像社团等。
多说几句吧。举例说明。比如说企业不像企业了,如何判断?人类社会中企业这类组织,它的天职就是盈利,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所以当一个企业不以盈利作为它的主要目标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企业不像企业了。当一个企业经营目标异化、不以盈利为目标、不再像个企业时,是它的名出了问题、还是它的实出现了问题?当然是它在名的方面、有权机构对它的要求方面出现了问题。所以,解决此类问题的主攻方向在名的方面,要改变有权机构对它的不合理的定位和要求。如果将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放到修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上,就有些南辕北辙了。一般来说,名实不符是一个社会现象时,问题肯定是出在名这一方面。名实不符是一个个体情况时,问题一般出现在具体的实的方面。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64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