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还带着江南的湿润,我们便跟着旅行团踏上了浙赣皖的路途。大巴车在山水间穿梭,窗外的风景像一卷被春风缓缓展开的画轴——安徽宏村的白墙黛瓦浸在晨雾里,马头墙的轮廓在朦胧中若隐若现;黄山的奇松怪石顶着未散的云,仿佛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景致;浙江千岛湖的碧波晃着点点渔帆,阳光洒在水面上,碎成满湖跳动的金箔。可那时总在赶行程,导游的讲解还没听完,便要催着集合;刚为一处风景举起相机,便要匆匆奔赴下一站,连在景区服务中心盖一枚纪念戳、为旅途留个具象印记的时间,都被揉进了风尘仆仆的脚步里。
图片
记得在宏村时,我们跟着人流走在青石板路上,月沼边挤满了拍照的游客。导游说,这方水塘是宏村的“心脏”,百年前的徽商依照“牛形”设计村落,月沼便是“牛胃”,滋养着全村的烟火气。可我还没来得及细细打量水面倒映的白墙黛瓦,没来得及触摸民居门楣上雕刻的花鸟纹样,集合的哨声就响了。离开时回头望,月沼像一面被打乱的镜子,映着攒动的人影,也映着我没来得及说出口的遗憾。后来到了黄山,乘索道上山时,云雾在脚下翻涌,仿佛置身仙境。可刚走到迎客松下,便被告知要在半小时内下山赶往下一个景点。我只能匆匆拍了张照片,连“奇松、怪石、云海”的五绝真容都没看全,更别提找纪念戳了。千岛湖的行程更是仓促,乘船游湖时,只远远望了几眼散落在湖面的岛屿,连“1078个岛屿”的具体由来都没听清,船就靠岸了。
图片
回来后,那些美景倒没被日子冲淡。偶尔翻起相册,宏村月沼边的青石板、黄山迎客松下的风声、千岛湖上的粼粼波光,仍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甚至连当时空气中的湿润气息、山间清冽的风、湖面淡淡的水汽,都能隐约回忆起来。只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像一篇写满心事的信,没来得及盖上邮戳,便匆匆锁进了抽屉;又像一段未完的故事,少了个郑重的收尾,让人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深秋。周末无事,我想起市中心的邮币卡市场,便想着去逛逛,说不定能淘到些有趣的老邮票。市场里人不多,摊位上摆着泛黄的旧邮票、斑驳的纪念币,还有一叠叠色彩鲜亮的邮资封片。就在我低头翻看时,一张印着白墙黛瓦的卡片忽然撞进眼里——那不是宏村的月沼吗?
我赶紧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极限片,油墨的质感带着温度。这套号宏村极限片上,月沼平静得像一块翡翠,倒映着完整的天空和周边的徽派民居,连民居墙上的斑驳痕迹都清晰可见。卡片下方印着简介:“宏村,位于安徽黄山黟县,是世界文化遗产,有着‘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村落以月沼为中心,青石板路串联起百余座明清民居,白墙黛瓦、马头墙、雕花窗棂,尽显徽派建筑的古朴雅致。”而一枚黑色的“宏村”邮戳,恰好盖在月沼的一角,像是为这幅静态的画添了动态的时光印记,瞬间将我拉回四月的那个清晨。
我接着翻,又几张片让我眼前一亮——是黄山!这张黄山极限片定格的是云海漫过天都峰的瞬间,云雾像轻纱一样缠绕在山峰间,迎客松的枝桠从云雾中探出,姿态苍劲。卡片上的简介写着:“黄山,位于安徽黄山市,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于世。天都峰险峻挺拔,莲花峰巍峨壮丽,迎客松更是黄山的象征,承载着‘热情好客’的文化内涵。”邮戳上的“黄山”二字,仿佛带着山间清冽的风,让我想起当时站在观景台,看云海翻涌时的震撼——那时云雾来得急,刚看清远处的怪石,云雾就漫了过来,将一切都藏进了朦胧里,而这张卡片,却把云海最美的模样永远留住了。
图片
最后,我在一堆册子里找到了千岛湖。这张千岛湖极限片上,湖水湛蓝得像一块宝石,1078个岛屿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湖面,有的像展翅的飞鸟,有的像卧着的老牛,形态各异。简介里写着:“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县,是1959年因修建新安江水电站而形成的人工湖,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称。湖中岛屿植被茂密,湖水能见度达12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大水缸’。”邮戳盖在湖中心的位置,红色的印记与蓝色的湖水相映成趣,勾得人想起当时乘船游湖的场景——阳光洒在湖面,碎成满湖金箔,微风拂过,带着湖水的清凉,只是那时行色匆匆,没来得及好好感受这份惬意。
图片
我把三套极限片轻轻叠在一起,抱在怀里,像是抱住了那段风尘仆仆却又满是美好的旅途。原来那些没来得及亲手盖下的戳印,早被印在了这方寸纸片上;那些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的景区底蕴,也被浓缩在这小小的卡片里,将浙赣皖的春景与独特的文化魅力,一同定格成了永恒。
离开邮币卡市场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街道上,给树叶镀上了一层金边。我看着手里的极限片,忽然觉得,有些相遇不必赶在当下。就像浙赣皖的山水,没来得及用纪念戳留住,却在半年后的极限片里重逢;就像那些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的风景,没来得及弥补的遗憾,都在这方寸之间,变成了更珍贵的回忆。
图片
如今,这三套极限片被我放在书桌的玻璃下压着。感觉累了的时候,我就会低头看看它们——看宏村的古朴,想起青石板路上的烟火气;看黄山的雄奇,想起云海翻涌时的震撼;看千岛湖的秀雅,想起湖面微风的惬意。它们不仅是三张小小的卡片,更是一段旅途的温柔注脚,让那些风尘仆仆的过往,每次想起,嘴角都会轻轻上扬。
来源:寧之讯1964